人类在探索外部空间领域时主要使用的是太阳能,但在太阳光很弱或者没有太阳光的时候,就需要使用其他电源,并且对电源要求特别苛刻。既要重量轻、体积小,又要能经受如强烈的震动等极端环境,而且还要求电池寿命长,普通燃料电池或化学电池难以兼顾,因此,核电池的出现为人类外部空间探索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早在1969年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的阿波罗十一号飞船上,便有两个放射性同位素装置,那时还只是作为热源,供飞船在月球上过夜时取暖用。阿波罗十二号飞船首次装载了核电池 SNAP-27A,能提供60W以上的电力,寿命远远超过设计时的一年,但重量只有31千克。在之后发射的阿波罗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等飞船上也都相继携带了核电池。与此同时,气象卫星上、飞往火星和木星的探测卫星上也都安装了核电池。2008年,我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核电池,以钚-238为燃料。在2013年12月2日发射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上,携带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核电池。
实际上,除了外太空,在缺乏阳光的深海中,太阳能电池也根本派不上用场,而燃料电池或者化学电池使用寿命短、维护成本高,于是此处便也成为了核电池的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