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已于2019年3月15日圆满落幕,在此期间小编持续关注相关新闻,两会声音中,多位代表和委员们就核与辐射的发展提出了重要建议,特此整理,供各位读者参考。
1、 刘巍:建议加快核电建设进度安排
2018年,我国核电装机占比2.4%,发电量占比4.2%,而世界核电装机及发电量占比均为10%左右。因此,当前我国核电装机及发电量份额都很低,拥有足够的发展空间。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到约8.5-10.5万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将超过45%,若核电发电量占比提高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10%左右,中国核电装机总量预计达到1.2-1.5亿千瓦左右。即到2030年前平均每年需新开工建设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8台左右。新项目获批可以进一步带动核能技术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刘巍(全国人大代表、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建议国家坚定不移推动核电发展,坚决落实我国中长期核电发展规划目标,加快核电建设进度安排,协调地方政府推动核电厂址落实,适时启动内陆核电项目。
顾军:完善对外投资法规 保障核电“走出去”
“继高铁后,核电已经成为走出去的第二张国家名片。”顾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建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发言提出,由于核电不是完全市场经济型的项目,两国政府之间的合作、友好协议、和平利用核能协议是走出去的前提,另外,对不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一些国家,核燃料处理、核燃料管理都是需要法律确定的。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加有力地保护中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
2、 段旭如:核科普专业队伍亟待补位
段旭如(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副院长)认为,目前从核领域看,公众对核的认知尚不够,科普工作及公众沟通需加大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目前专门做科普的人员很少,且研究机构的科普小组多为年轻人,流动性较大,因此企业和科研单位要重视加强科普队伍建设,组织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将科普知识讲得通俗易懂;另外,要建设专业团队必须有资源支持,如美国和日本等国在科普工作上就有专门科普资助机制,这是对科普工作的一大支持与鼓励。
3、 钱天林:核“能”制氢
钱天林(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主任)在“关于支持核能制氢与绿色冶金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建议”中表示,当前发达国家已经在氢能生产与应用领域加快布局,我国需要积极配套政策,以赢得未来氢能时代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鉴于核能与氢能作为清洁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以及高温气冷堆制氢和氢冶金的技术优势和良好前景,建议将高温气冷堆核能制氢以及氢能冶金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保障力度;并且尽快落实建设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能工程。
4、 李思进:充分发挥核医学防治肿瘤作用
核医学在从肿瘤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分期、选择正确治疗方法,到疗效观测、复发监测等肿瘤诊治全过程中都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核医学应用严重不足,是我国肿瘤总体早期诊断率、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李思进(全国政协委员、山西医科大学校长)在提案中指出,核医学不能为医院产生更多经济效益,但能为患者带来重要意义、为医保“省钱”,应当从国家层面促进这门学科发展。建议三级医院及大型县医院建立核医学科,充分发挥核医学分子影像在癌症预防筛查、早期精准诊断、精准靶向治疗等多方面的应有作用,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节省有限的医保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