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总结经验,高效规范,实现发证登记全覆盖
(一)谋篇布局,统筹指挥
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做好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2020年排污许可证登记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厅党组高度重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规格推进,高效率落实。第一时间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排污许可工作组,组建非常时期非常任务的工作专班,超前部署,统筹安排。印发了《关于开展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固定污染源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细化国家要求,抗疫清理整顿两不误。
(二)广泛宣传,分类帮扶
媒体同频共振,运用官微、微博、中国环境报、陕西日报等新媒体和主流媒体,及时宣传排污许可相关政策,发布宣传手册、申领流程图、“不见面”服务指南、企业填报小视频和相关宣传信息等共计200余条,各类信息浏览量突破18万次。省市各级分别开设排污许可专线、专栏,分层次、分阶段、分步奏、有针对性的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强化政策引导,提升公众对排污许可的知晓度、认知度和参与度。
同时,成立了由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专家组成的7个技术帮扶组,采取分地区、分行业、分类别,24小时在线帮扶指导,通过各类媒体远程指导、视频培训、指定帮扶等方式,线上线下全面进行政策解读,填报指导、答疑解惑,累计解答各类问题5万余次,确保地市疑点难点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三)聚焦目标,稳步推进
陕西紧盯全覆盖目标,坚持每周召开推进会,明确重点任务,细化阶段措施,绘制“作战图”稳步实施。聚焦督导调度。坚持日调度和周调度相结合,加强数据进度分析,及时会商研判,查找滞后原因。通过电话督办、领导督促和现场督导等方式,对进度较落后的地市进行督导,压紧压实地方职责。聚焦进度质量。一是建立清单来源+分类管理+发证登记的全过程质控体系,成立信息平台数据分析小组,对平台信息进行审核、统计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通过“专班成员+专家”做好质控技术支撑。二是实行质量复核常态化,做到“边核发,边复核”,严把质量关口。组织技术力量对已核发的排污许可证进行集中复核,对复核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分类处理。三是及时整改落实,对照自查和抽查存在问题,采取个别指导和集中指导等方式督促整改落实,确保进度、质量“双控”。
02合力帮扶,引导执法,形成执法新模式
按照“核发一批,执法一批”原则,陕西逐渐构建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执法模式,以帮扶企业有效落实主体责任为目的,以排污许可质量核查资料为线索,积极联动,良性互动。上半年对已核发2870家企业进行了省级质量核查,对核查发现2218处问题清单移交执法部门。优化“排污许可执法检查引导表”,并将“引导表”信息嵌入执法检查系统,全面指导执法人员执法工作。截至7月底,全省各级累计开展2530余人次的排污许可执法专题培训;全省13个市、123个县(区)出动执法人员3046人次,对33个行业1251家排污许可重点监管企业,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排污许可证后监管专项执法帮扶工作,并通过新闻发布会、通报形式的方式发布违法企业名单及内容,进一步强化排污单位的主体责任,规范排污行为。
03发挥优势,创新探索,引导企业自证守法
陕西不断探索排污许可证后落实企业责任制度建立,逐步围绕“一证式”让企业执行环境法律、标准和要求更具“明晰性、便利性、实用性”,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2019年在水泥、焦化行业进行排污许可证后“审计式”审核后,今年陕西继续开展火电、陶瓷砖瓦行业证后“审计式”监管试点研究,进一步规范企业“依证排污”行为,探索出台行业排污许可企业执行指南,帮助企业规范排污行为。
04强化衔接,完善机制,发挥排污许可证作用
探索通过与税务、市场监管、征信手段等部门联动逐步夯实企业责任。逐步将水、大气、土壤、固废等环境管理要素逐步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印发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排污许可管理的通知》和《关于控制温室气体信息在排污许可信息系统里披露的通知》等文件,不断优化服务企业模式,用一套制度实现政府对企业自上而下的管理,和企业对政府自下而上执行反馈,不断发挥排污许可证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