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创新核安全举国体制 加速核安全治理现代化

时间:2020-04-28 来源:中国环境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已成为我国破解重大问题的重要政策。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谢茂松指出,新型举国体制之“新”体现在与市场经济、全球化、数字文明这三个“新”的结合上,由此也使中国的国家治理进入到精细化治理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核能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大陆核电机组在建15台,运行47台,在建机组全球第一,机组总数全球第二,运行总数全球第三。

我国核电堆型较多,覆盖二代到四代堆型,包括美国的AP1000,法国的EPR以及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高温气冷堆等13个堆型,这些技术分属于不同的核电集团。

2018年美国政府发布了联邦法规810条款,严格限制民用核技术输出中国。这给我国健全核供应链问题敲响了警钟,高端核设备制造、检测与认证能力需要加强突破。此外,对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核电的市场竞争性优势亟待提升,如何优化这些要求、避免不必要的“冗余”,需要对核安全进行综合性研究。

由于我国核电起步较晚、技术类型多、知识产权分散、供应链不全、经济性亟待提高,安全运行面临挑战,确保核电站安全运行成为当前核安全领域的核心目标。

依靠一个点、一条线的突破,很难形成整体的安全保障能力。只有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创新机制,协调集团利益,高效地利用技术与人才资源,跨学科、跨部门开展大协作、高强度的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尤其是利用大数据、让数据来说话、用数据来管理,才能破除机构职能体系的弊端,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形成现代化的核安全治理体系,保障安全运行。具体策略方面,笔者建议可从以下3方面入手。

一是成立国家核安全科学研究院。现代科技创新不再是单一领域的突破,普遍涉及不同学科和领域,需要很强的协调能力,聚集不同领域的优质资源进行攻关。而一般企业没有这种协调和配置跨学科不同资源的能力。

因此成立国家核安全科学研究院,以国家安全为最高目标,突破市场经济的狭隘,在全国范围内调动相关资源和力量,设立科研重大专项,开展攻关,健全体系,完善供应链,弥补短板。

二是建立全国核电运行统合管理大数据中心。建立全国核电运行统合管理大数据中心,采用物联网、5G技术将各个堆型的运行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再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进行分析、预判,指导运行、反馈设计、辅助监管,实现真正的核安全治理现代化。新型举国体制下的数字技术有助于推动我国核安全事业发展。

三是设立国家核安全奖。科技奖励是国家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政策,对于科技成果发现、推广和转化应用具有导向作用,是引导科技发展的风向标。我国核安全系统曾在“八五”期间设立科学技术进步奖,但后来没有保留。《核安全法》规定,“对在科技创新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当前核安全事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设立国家核安全奖,既是落实《核安全法》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增强核安全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重要举措。

创新核安全的新型举国体制,以核能发展和核安全为最高目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以现代化重大创新工程聚焦国家战略制高点,着力提升核技术竞争力、核安全保障力是我们的重大机遇。机不可失,应当抓住这一机遇。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