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 垃圾分类:“新时尚”的美丽折射

时间:2019-08-27 来源:陕西日报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一场践行“新时尚”的垃圾分类,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并强调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一场践行“新时尚”的垃圾分类,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

“分类”带来好环境、好心情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小庙子村的各位父老乡亲,请自觉做好垃圾分类……”一大早,天蒙蒙亮,村民张玉奎就开着垃圾清运三轮车,开始在村子里来回转悠。三轮车大喇叭传出的声音在村里回荡,不时有村民闻声而出,将分好的垃圾投放在张玉奎的垃圾清运车里。

这是记者近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农村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小庙子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去年以来,村里开始下大力气实行垃圾分类。在村口溜达的70岁村民毕雨良对记者说,以前街边破破烂烂的,全是杂草、废瓶子、烂纸壳,现在大变样了,“环境好了,出门心情都好。”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在全国率先实施垃圾分类的上海市民,对此感受尤深。

上海市宝山区杨泰公寓7月份垃圾分类相关条例正式落地以来,社区施行“定时定点投放”制度。垃圾桶变少了,7个投放点缩减成2个;垃圾桶摆放时间也变短了,投放点每天早晚各开放2个小时,期间物业现场守候,桶满即刻运走,防止外溢。

小区一对龙凤胎寿成武、寿雄佰成了垃圾分类“积极分子”,暑假期间,做了20多次志愿者,亲历了垃圾分类“让家园更美丽”的过程。

“玉米须是湿垃圾,皮是干垃圾;核桃壳是干垃圾,桃核也是干垃圾。”这些容易混淆的垃圾,姐弟俩“门儿清”。

数据显示,7月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首月,湿垃圾日均清运量为0.82万吨,比上月增加15%,较2018年底增加82%;干垃圾日均清运量约1.7万吨,相较6月份下降11.7%;可回收物日均清运量则增加10%至4400吨。干垃圾减量、湿垃圾和可回收物资源化情况不断变好。

垃圾分类这一“新时尚”正从上海持续向全国扩散。近期,一名导游向来沪游客背诵垃圾分类的视频走红网络。

“来次上海还能学到垃圾分类的知识,挺好。”来自河北的游客周启明说。

“分类”有益城乡精治、社区和谐

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并强调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如何推动习惯养成,怎么做细做实?对此杨泰公寓的居民深有体会。

实施垃圾分类后,针对“定时投放”,杨泰公寓的居民曾在群里展开过热烈讨论:

“‘早上6点半到8点半、晚上6点到8点’的时间点跟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不符,赶不上扔垃圾怎么办?”有居民问。

不方便投放的居民,可以打电话登记,居委会酌情提供上门服务——杨泰公寓居委会给出了解决方案。

“从沟通、理解到提出解决方案,小区居民的关系愈加密切。”其所辖的梅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严秀琴表示。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说:“社区是城市管理体系的基础单元,也是垃圾的主要产出地。只有以居民为主体,从社区抓起,垃圾分类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垃圾分类是一项社会治理系统工程,考验城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认为,做好垃圾分类,有助于城乡“精治”,也有助于营造亲密和谐的社区氛围。

“分类”已形成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置完整链条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在全国部分城市,已形成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置垃圾分类完整链条。

如火如荼开展的垃圾分类,给清洁站也带来了新变化。

“今年以来,清洁站每天接收的垃圾量约下降10%,原因主要在于餐厨垃圾和其它垃圾实行了分离。”北京市西城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二队业务队长王晓东介绍,从小区运来的垃圾,如果不符合分类要求,清洁站可以拒收。

记者了解到,围绕垃圾末端处置,住建部门正在追加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百花齐放”地展开探索。

以小庙子村为例,由于村落之间间隔远,集中处置物流成本高,各村自建了一套装置。小庙子村党支部书记赵会杰介绍:“垃圾处理站建在村外,村子每天大约产生4立方米的干垃圾,加工后只留下一小堆‘灰’。”

上海一些小区尝试“湿垃圾不出小区”,居民家的菜叶果皮通过小型生化装置发酵后,摇身变成“有机肥”,用来养花草,实现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上海市民徐菁菁近期参加了单位组织的垃圾处置科普活动。“分类后垃圾热值增加了,焚烧厂发电效率更高了。看到前端的分类正在末端产生实际效益,对我们做好垃圾分类是很大的激励。”

“我国分类处理设施正趋于多元化、现代化,不同城市针对收运、焚烧发电、生物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短板情况,各自启动了相关规划与建设。垃圾分类带来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效应正在显现。”刘建国说。

我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今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