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黑河国家森林公园(资料照片)。 本报通讯员 龚麟摄
雨后秦岭(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本报记者 刘居星 屈荔鹏
“那边的山就是秦岭了吧?”
6月9日下午,在前往秦岭考察调研的大巴上,随着一句疑问,大家不约而同透过车窗眺望。只见远山如黛,巍峨绵延,在清透的空气中呈现出清晰的身影。
是的,这就是秦岭。它和合南北,北方之雄魂、南方之秀美的山水画卷由此徐徐展开;它泽被天下,源源不断地向长江、黄河两大母亲河供水,被称作我国的“中央水塔”。
一时间,映入眼帘的秦岭点燃了大家的热情,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还不时点评一番:“云雾缭绕,好像人间仙境!”“我看更像一幅水墨画。”……
此行,来自青、甘、陕、豫、鄂、川、渝六省一市政协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特为秦岭而来——他们在西安、商洛感受秦岭风采,围绕环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研讨,并由此建立起协商联动机制。
保护
我们都是大秦岭生态卫士
当参观者走进位于秦岭腹地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层层山峦与莽莽森林把这里与外界远远隔开,草木葱茏,幽谷碧潭,怪石嶙峋,奇峰高耸……秦岭的美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
“近年来,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努力思考并践行‘如何让中央水塔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滋养万物,润泽四方’和‘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的时代课题,用初心和使命涵养秦岭这片绿水青山……”景区工作人员这样介绍。
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风貌是陕西秦岭保护的一个缩影。陕西积极做好顶层设计,修订《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编《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和水资源保护利用等8个专项规划,建立全省长江流域饮用水水源地信息台账,目前,秦岭陕西范围森林覆盖率达到72.95%,汉江、丹江出省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珍稀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不只是陕西。近年来,六省一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认真做好秦岭“中央水塔”保护工作——
河南省聚焦水污染防治、育林造林、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实施污水处理厂扩改建、河道综合治理、湿地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建设;湖北省把保护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保护协作体制机制;重庆市编制总体规划,部署渝东北大巴山区生态屏障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9平方公里;四川省积极开展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补短、河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不达标水体整治,确保嘉陵江、渠水两大流域水质优良;甘肃省持续抓好区域生态修复治理和环境改善,秦岭地区16县(区)2017年至2021年累计完成造林约308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11万平方公里;青海省持续实施“湟水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等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湟水流域主要干支流监测断面均达到水环境功能目标……
寥寥数语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努力。
生于斯、长于斯、受恩泽于斯,我们都是秦岭生态卫士!六省一市政协负责人一致表示,切实担负起守护秦岭的责任,深入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让秦岭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联动
六省一市共下“一盘棋”
秦岭所覆盖的青、甘、陕、豫、鄂、川、渝六省一市,地质构造相通、自然地理相连、人文历史共生、经济社会相融、交通网络相连,形成了中华大地一山(秦岭)两水(长江、黄河)核心生态圈、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核心文化圈、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核心经济圈。但由于六省一市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等存在差异,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发展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秦岭生态保护,需要六省一市联动、共同发力。这,也是六省一市政协负责人相聚一堂、共同协商的原因和目的所在。大家认为,有必要将秦岭生态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已设立黄河重点生态区和长江重点生态区的基础上,研究确立“秦岭重点生态区”,进而形成我国贯通东西、和合南北,更加完整有效的生态保护格局。
“建议建立重大项目共商、同向治污机制,共同推进生态廊道建设,改变以行政区域为主体的项目实施方式,建立以流域为单位的共同体,共同向国家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建设实施一批水污染治理、岸线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程,互相通报辖区内跨省界河湖的环境风险隐患点、工业污染等信息,共享上游污染源清单。”6月9日,在六省一市政协环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研讨会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钟勉在发言中如是说。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魏增军建议,参照推进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做法,设立国家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办公室,建立省部联席会议制度,对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定期会商研究,共同促进大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协商研讨中,大家共同确立了坚持“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和“加强区域协调联动”两个路径齐头并进的发力方向,决定充分发挥优势,广泛凝聚共识,积极建言资政,促进国家层面开展大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资源保护一体化顶层设计;树立一盘棋思想,本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共同推进秦岭水资源保护。
对于如何更好发挥会议中正式形成的六省一市政协环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商联动机制的作用,与会者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 六省一市政协每年确定一个会议主题,围绕环秦岭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综合性意见建议,以联名提案的形式报送全国政协,从国家层面争取政策支持。”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周先旺说。
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尚勋武认为,可以联合国家和六省一市的环境科学研究院所以及相关高校,着眼秦岭生态保护,建设科研成果共享智库,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协同推进保护行动。
建言
让“中央水塔”永惠后代子孙
“在河南省四大流域中,除海河流域外,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水资源均受益于秦岭。”
“湟水流域横跨青、甘两省,是兰西城市群核心组成部分,润泽近400万人口,流域面积32878平方公里,其中88%在青海省境内。”
……
协商研讨会上,各省(市)政协负责人交流各地涉秦岭水资源分布情况,让人不禁感慨这座“中央水塔”资源之丰富。据了解,秦岭山系分布有大小河流及山沟20万条左右,秦岭水资源不仅孕育了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五大城市群,更是以大型跨流域调水的形式,被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送到京津冀的多座大中城市。
如何保护秦岭水资源、改善水生态,让“中央水塔”恩泽永惠后代?这也是此次会议最关心的问题。大家立足各省市实际,纷纷建言。
从完善顶层设计的角度,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屈谦认为,要加快推进秦岭地区保护法治进程,研究秦岭保护法,实现秦岭大保护有法可依;严格落实《秦岭国家公园创建方案》,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生态保护体系。
立足秦岭青海段山洪灾害多发频发的实际,青海省政协副主席张文魁说:“要聚焦防洪安全短板,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水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推进秦岭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跨流域流调、水系连通等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目前由于地方资金紧张,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度缓慢。”发言中,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霍金花建议国家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需要,将相关投资纳入国家“十四五”投资范围。
事实上,生态保护资金短缺,是各省市共同存在的问题。大家一致建议,参照三峡建设基金模式,探索建立省际生态保护和南水北调水源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筹建成立“秦岭生态保护—南水北调发展基金”,由受水区根据供水量,从水价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进行补偿,形成成本共担、效益共享的水资源补偿路径;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格局。
交流讨论,协商建言,声音在会场响起,在秦岭山脚下回荡。这声音,是形成的共识、是汇聚的力量,必将推动秦岭地区各省市以此为契机,密切沟通协作,加强协调联动,共下一盘棋、共绘同心圆,合力守护秦岭宁静、和谐、美丽,让秦岭地区美景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