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深圳开展陆海响应水质专项监测,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时间:2022-03-21 来源:中国环境报

在辽阔的海面上,一名身穿救生衣、手举测风仪的工作人员站在船头,观察后告诉同伴:“风速每秒4米,可以进行采样。”

这是2月28日广东省深圳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以下简称监测中心站)在大鹏湾海域取样的现场,“今天是2月最后一天,还剩3个采样点,必须准时完成任务。”环境监测高级工程师张冬鹏告诉随行人员。

根据深圳市生态环境局的部署,监测中心站从2021年下半年组织开展陆海响应水质专项监测,每月对全市88条主要入海河流和76个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点的水质进行采样分析,以及时掌握全市主要入海河流河口及邻近海域水质状况,为完善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机制提供扎实的监测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冷空气、疫情影响等不利因素让监测工作困难重重

受冷空气影响,深圳沿海地区2月出现大幅降温天气,加之春节假期影响,采样时间紧。为按时完成监测任务,监测人员提前做足预案,假期未结束就与船家商定出海时间,时刻准备投入紧张的现场采样工作。

然而,随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疫情不断加重,给疫情防控带来巨大压力。2月中下旬,深圳普通船只已无法出海,而此时仍有20多个监测点未完成采样。

面对突发情况,深圳市生态环境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协调沿海各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相关海上执法部门,得到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大力支持,专门派出执法船协助监测中心站完成东部海域剩余点位的采样工作。

乘风破浪,每月采集超500份样品

“我从小在海边长大,不管什么样的风浪我都不怕,不过有些年轻人刚来时挺遭罪的。”已经从事海洋监测工作30多年的张冬鹏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原来,与记者的情况一样,现在已经身经百战、神情自若的几个年轻工程师,刚上船的时候,也会因强烈的晕船反应,伏在栏杆上呕吐。

看似平静的海面,海水的涌动幅度超出想像,而且离岸越远,越是剧烈,船艇在海上晃动的幅度也越大。

“刚毕业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吐了好几个月才习惯出海。”有着6年海洋采样工作经验的环境监测助理工程师徐旭告诉记者,与陆地监测相比,海上取样殊为不易,除了需要监测技术过硬之外,还要不断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和精神意志。

据了解,陆海专项监测工作量较大,每月至少需采集500份样品。每次出海,监测人员都要认真研究潮汐、规划航行路线、落实安全措施并克服晕船、暴晒暴雨等各种困难,坚持规范操作,以保障样品采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取水样不能随意,得在0.5米深处取表层海水样,采水器和样品瓶需荡洗3次,才能用于分装水样。”张冬鹏在现场介绍道。定位、测风速、取水、分装、滴入试剂……记者看到,即使船身剧烈摇晃,监测人员依然镇定自若,手持硫酸瓶,也能做到“稳如泰山”。

“在海上进行科考取样时,偶尔会碰见海豚在附近游来游去,飞旋跃出,让我们惊呼不已,感受到了海豚对人类的友好,这也是我们从事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吧。”徐旭自豪地告诉记者。

专项监测,通过采样地点进行污染溯源

据介绍,在陆海专项监测中,对近岸海域监测点的选择主要涉及重点入海河口区、涉海风险源用海区域、海水养殖用海区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公众亲海空间等区域。在这些区域设置监测点,不仅能监测水质数值,更能通过采样地点进行污染溯源,缩小排查范围,对污染来源进行整改。

据悉,深圳作为典型海岸带生态系统和海藻养殖碳汇试点监测城市之一,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刚完成2月的任务,监测中心站已在计划春季、夏季、秋季的监测工作。

接下来,根据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22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和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022年广东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监测中心站将从4月到11月,分6期对深圳至汕尾42个监测点位,以及珠海至汕尾85个水质监测点进行海水采样分析。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