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多位政协委员建议,应持续推进大气、水生态环境的治理修复,加快生态环境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2021年,北京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北京的大气污染治理也被纳入了联合国环境署的“实践案例”。全国政协委员刘炳江表示,北京的大气治理,为十四五期间努力消除重污染天气提供了重要经验。
全国政协委员 刘炳江:现在还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还没有达到质变的情况,一旦遇到不利气象条件的时候,北方的城市污染还会出现。在区域治理力度上保持一定的压力,努力实现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努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随着《长江保护法》的落地和长江“十年禁渔”的启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出现明显改善。与此同时,长江流域面广人多、经济发达、货物船舶往来频繁,水下油气管道众多,发生重特大安全环境事故事件的风险仍然较高。张兴凯委员今年的提案就重点聚焦长江安全环境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 张兴凯:要建立覆盖全流域的管理体系,特别是跨行业部门的生态环境、交通运输、生产安全、应急管理、气象等各方面的一体化的体制机制,要提前进行一体化演练和调度指挥。
近年来,春季沙尘天气多有发生。从事防沙治沙工作几十年的全国政协委员马全林建议,将防沙治沙重点区域的治理纳入防风规划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 马全林:希望能够尽快启动荒漠生态系统的补偿机制,生态补偿向西部地区倾斜,实现经济和生态社会的共同发展。要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把蒙古国中南部地区加入我们国家的沙尘暴监测和预警系统,实现信息的共享,提升防风治沙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金宪重点关注农村环境问题。他建议建设完备的农村排水系统,做到生活污水能够集中排放,加大投入整治河边、路边、村边的环境清洁卫生。通过市场化的无害化利用,解决农村焚烧秸秆的顽疾。
全国政协委员 金宪:玉米秸秆利用有很多成熟的技术,但是推广起来比较难,是因为秸秆不值钱,可能运费要超过玉米秸秆的所销售的费用,所以老农还是选择在农田里直接烧掉。农业部门应该对农民的玉米秸秆再利用,加大对农民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