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用铁军精神守护绿水青山

时间:2022-01-1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中国环境报记者 牛秋鹏 对那场盛典,李新国依然记忆犹新:“我又一次受到了革命教育和精神洗礼。”

2021年7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作为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代表,党支部书记、总队长李新国现场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就在盛典前3天,福建省环境监察总队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也是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唯一当选的集体。

“我深感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责任在肩、使命光荣。”他说。

一支队伍的荣光,代表的是整个系统的风貌。全国8万人的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他们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又意味着什么?

从环境监理到环境执法

从无到有,是我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真实写照。

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了排污收费制度,基层环保部门设置了专职的收费机构,成了环境执法机构的雏形。

已退休多年的方晨忘不了自己1987年底刚调任原马鞍山市环保局局长时接手的第一件硬任务——开展环境监理员制度试点工作。

“什么是环境监理?为什么要建立环境监理队伍?有哪些职责?对于刚跨入环保大门的我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说。

当时有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有人认为,环境监理主要是强化排污收费人员权威性,扩大权限,强烈主张“收、管、用”高度统一。有人则认为,搞环境监理是在环保系统内部叠床架屋,搞“小环保局”,与管理部门争权。

在试点工作几乎陷入停顿的时候,原国家环保局将环境监理定位于“现场执法”,其职责是“微观管理”。

1989年9月1日,马鞍山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任命12名同志为第一批环境监理员,并颁发环境监理员证书。我国第一支环境监理队伍就此诞生。

时任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评价:“马鞍山环境监理队伍工作出色,通过管理,全面提高了城市的环境管理水平,是全国环保战线的一面红旗。”

开展环境监理试点工作期间,时任国家环保局监督管理司司长陆新元组织试点单位在队伍建设、经费来源、现场执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全面开展环境监理工作打下了基础,开创了环境执法事业的新格局。

全国“一盘棋”,去啃“硬骨头”。2017年以来,治理大气污染成为“军令状”,全国环境执法队伍参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开展的常态化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一场蓝天保卫战正式打响。

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要求。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低值。

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在建设美丽中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征程中融入了主战场,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

锤炼主力军

一支队伍能够占生态环境系统总人数的30%以上,是一个什么概念?是名副其实的“主力部队”,也是“环保工作的中流砥柱”。

但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并不完全顺利。

2016年,原环境保护部收到一封基层环境监察工作人员的来信,反映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导致执法工作普遍存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情况。

随后,《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河北省和重庆市也率先开展环保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2018年,生态环境部组建,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正式列入国家综合行政执法序列,为落实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供坚强的体制保障。

一场协同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与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工作正式展开,机构规格、编制管理、人员配备和执法保障等被纳入改革事项,重塑生态环境执法新体制。

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为龙头,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勇于“亮剑”,充分发挥查封扣押、按日计罚、犯罪入刑、损害赔偿等一系列新制度、新手段效力,以法律的刚性约束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十三五”期间,全国省、市、县级执法机构基本完成组建,实施环境行政处罚案件83.3万件,推动完成6.2万家涉气“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完成全国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治,分别排查出长江、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6万多个和1.89万个,推动556家垃圾焚烧发电厂、1302台焚烧炉实现“装、树、联”,清理各类固体废物5676.1万吨,“洋垃圾专项行动”推动企业违法率和废物进口量持续“双降”……

生态环境执法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正不断提升。排污口排查“天上看、地上查、水里测”,清废行动中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垃圾焚烧专项中实现“远程监管+电子督办”……

一组组数据的背后凝聚着全国8万名执法人员的铁军精神,他们担当奉献、苦干实干,甚至挺身而出、献出生命。

陈奔,浙江省温岭市环境监察大队原副大队长,2018年12月1日,在他离30岁生日还有6天的时候,因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而不幸牺牲。

翻看他的资料,一个忠诚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是多少执法人员的真实缩影和写照。

多年期盼成现实

李新国说他是身着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全新制式服装参加建党百年盛典的,这是一种荣耀。

而他所在的这支“王牌铁军”,于2021年4月20日成为全国首支身着全新制式服装亮相的执法队伍。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展示了全新制式服装首次亮相时候的照片。

回想过去,由于全国未统一着装,执法队伍有时像“游击队”,企业并不重视,甚至有时会出现阻挠执法、拒不配合的情况。可以说,统一着装是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迈出的历史性一步!

头顶庄严国徽,肩扛山水徽章,身着执法蓝衣。2021年,各地按照制服制作技术规范和着装规定要求实现了统一着装,展现出生态环境执法队伍蓬勃向上、开拓奋进的良好形象。

对这支队伍而言,新着装意味着新起点,将以崭新的面貌踏上新征程;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将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局。

早期的环境监理工作为“三查(查工业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二调(调查污染事故、调查污染纠纷)、一收费(排污收费)”。

如今,生态环境执法已逐步从以工业生产领域为主,扩展到了土壤、农业面源、机动车移动源等污染治理,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流域水生态环境、地下水环境以及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气候变化领域的执法监管也已提上日程。

与此同时,连续五年开展“全年、全员、全过程”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将参与监督帮扶人员工作表现纳入评比,引导各地向实训、实用和实战三个方面深入推进,使得基层一线人员素质和队伍形象逐步提升,一批批“王牌部队”不断涌现。

他们既用重典、出重拳,也保持执法“温度”,做好主动服务,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力支撑与保障。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思明大队的傅冰洁常年冲在执法一线。作为全国“最美公务员”,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为民服务无小事,群众的闹心小事,也要始终当成自己的心头大事来办。”

与傅冰洁一样,同样是全国“最美公务员”的焦延雄,也用服务守护绿水青山。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江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他为企业送法律、送政策、送技术,妥善处理各类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事项4000多件,群众满意率达100%。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如今,全国大部分地区,文件发了、牌子挂了、印章换了、衣服换了,改革‘前半篇文章’基本到位。”曹立平说。

那“后半篇文章”呢?

曹立平说,“由于部分地方还存在‘重行政,轻执法’现象,基层执法力量该加强的没有加强,执法主业跑偏走样。做好‘后半篇文章’,就要实现‘真垂管’‘真综合’,彻底解决好地方干预执法和多头执法、多层执法的‘老问题’。”

现实情况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但一些地方对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缺乏反复抓、抓反复的韧性, “歇一歇脚”“松一松劲”的思想有所冒头,基层执法人员任务重,压力大,执法苦、执法累、执法难的情绪也有所抬头。

“机构规范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制度化”,成为这支久经考验的队伍的未来目标,只有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生态环境执法队伍,才能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十四五”起步之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取得“开门红”。

这一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2200余个偷排偷放、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超标排污等突出问题被发现;在赤水河流域, “河流测水质、沿岸数排口、溯源查污染”的入河排污口“体检式”排查模式被采用;在西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次实现执法数据与平台联网报送,全国实现了省级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全覆盖。

这一年,开创性组织电力行业碳排放报告质量监督帮扶专项行动,创新采取对非法收集、利用、处置废矿物油,跨行政区域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以及以篡改、伪造监测数据为主要手段逃避环境监管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开展重点打击,对6省份火电、水泥、造纸行业开展自动监测数据应用试点;2800余名执法人员参与比武,550余名执法能手脱颖而出。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大批生态环境执法人员在基层一线的默默付出,哪里有问题就奔哪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效才有目共睹。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美丽中国目标又怎么不会实现?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