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归位、疏解与高质量发展 央企总部外迁,迎接新未来

时间:2022-01-07 来源:中国环境报

雄安新区启动区企业总部区示意图。 图源:中国雄安官网

中央企业(以下简称“央企”)常被冠以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等高大上的名称,其实它离我们并不远。

从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到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从川藏铁路拉林段正式运营到全力保障新冠疫苗生产供应,大到载人航天,小到民生实事,都活跃着央企的身影,它们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各方的目光。

自2015年2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亮相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后,央企总部就拉开了“离京大幕”,至2021年,搬迁开始密集起来。

“新”央企在北京以外的城市“落地生根”。2021年12月23日,由多家央地国企稀土板块整合而来的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稀土”)亮相,江西省迎来首家央企总部。第二天,“南北两船”重组后的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集团”)总部迁驻上海。

另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子”)总部则“花落”深圳。

“老”央企也加速外迁脚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选址沪上;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总部回迁湖北;中国华能总部疏解至雄安新区;重组成立的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也先后将总部注册在了雄安新区。

记者为此对话了多位业内专家:实际上,央企总部迁移进程按下“快进键”背后,是一场归位、疏解与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归位

“到有水的地方捕鱼,

到有草的地方放羊”

先来分析央企外迁的选址,三峡集团将迁往武汉。根据三峡集团官网资料, 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正式成立,总部就设立在湖北宜昌。2009年,更名后的三峡集团,公司注册地变更为北京。在总部搬迁至武汉之前,三峡集团总资产2/3在湖北,三峡集团的员工中近2/3是湖北人。

而中船集团将迁往上海。从1865年在上海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到江南造船厂,再到沪东中华造船、外高桥造船、沪东重机等一大批重点企业和船舶工业规划设计“国家队”——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从上海起步,在上海有着深厚的技术基础。这也是迁驻上海揭牌仪式上中船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雷凡培表示“中船集团与上海渊源深厚”的原因所在。

种种迹象在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眼里,可以用两个字说明:归位。

“因三峡工程而诞生于湖北、成长于湖北的三峡集团,与湖北有着血浓于水的关系,三峡集团业务重心在湖北,此次回迁武汉也是央企业务重心下沉的体现;而中船回到上海,符合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龙头,同时也是全球航运中心的定位。”徐洪才表示。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则用“到有水的地方捕鱼,到有草的地方放羊”这一形象的比喻来解释。

以上海为例,营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工业体系完备,军工实力雄厚,市场化水平、国际化程度高是这里毋庸置疑的标签,并且,中船集团上下游重要合作伙伴,中远海运、宝武总部都设在上海。随着中船集团的到来,上海也将成为全球唯一一个船舶、钢铁、港机、码头、航运大企业总部集聚的城市,产业链、供应链集聚效应更加突出。

在此背景下,把中国稀土放在中重稀土主要产地江西,以及中国电子落户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深圳,背后的区域与战略考量便不言自明。

央企总部外迁,也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向纵深推进的体现。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目前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央企有97家(包括中国稀土),其中,总部位于上海的企业有6家、东北三省5家、广东5家、湖北3家、河北雄安2家、四川1家、江西1家、港澳4家,其余都在北京。

“很多央企总部过去是国务院下属部委,后改制为企业,央企总部集中在北京,这不仅是计划经济模式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有主管行政机构集中于首都的文化习惯影响”李锦说。

疏解

“没有必要都集中在北京”

央企总部扎堆导致过多资源集中于一城一地,催生了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不仅加重了城市运行的负担,也不利于央企本身的市场化发展,“技术创新型央企不同于政府职能部门,没有必要都集中在北京。”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认为。

2021年12月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丛亮表示,从2021年起,部分在京部委所属高校、医院和央企总部已启动分期分批向雄安新区疏解,努力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标杆性项目,为深入实施中长期疏解任务奠定基础。

“‘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标杆性项目”,也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远期目标,即“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相衔接。

因此,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一部分央企总部向雄安新区集中,而另一部分则结合自身发展所需,聚焦主业,进一步贴近市场、贴近资源、贴近产业链上下游,更能体现出央企的“守土有责”,有利于做强做优做大,“这也是未来央企总部调整的趋势”,徐洪才表示。

有出也有进。一组数据体现了北京的发展定位:2020年,北京“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从2013年的40.7%上升至60%。

发展

未来发展将聚焦

“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2021年12月18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

此次会议上,国资委明确将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企业专业化整合,加强海工装备、新能源企业等协同发展平台建设。

央企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重要一招。李锦表示,近年来,国企改革选取重要行业、重要领域的头部企业进行重组,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打破同质化竞争。

深化央地合作,从来不是央企一家的事,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地方政府需要积极做好配套工作。

三峡集团全面扎根荆楚大地,能够更好服务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长江大保护、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

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勇亮明态度,将以三峡集团总部搬迁为契机,努力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美丽湖北、实现绿色崛起。

中船集团迁驻上海,对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助力上海世界一流航运中心建设意义重大。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明确了上海当好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的要求,全力保障企业顺利开展运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创新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国资央企锚定高质量,勇闯“深水区”,一批体制、机制问题得到破解。在2022年,正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郝鹏所说,央企要不断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不断推动发展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怀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积极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总部外迁将使央企演绎新的精彩发展故事。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