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由原子能院研制的国内首台用于BNCT(硼中子俘获)癌症治疗的紧凑型强流回旋加速器,首次获得内靶1.2mA流强,并在输运线荧光靶处获得14MeV/10uA束流光斑,束流品质满足设计要求,标志着调试阶段三个关键节点中的第一个节点顺利完成。这是原子能院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拓展核技术应用于核医学领域的又一成果。
内靶束流首次达到1.2mA
BNCT是近年来国际肿瘤治疗领域最前沿的癌症靶向治疗技术之一,常用于头颈部肿瘤、黑色素瘤等癌症治疗中。在中核集团的支持下,原子能院核技术综合研究所回旋加速器研究设计中心团队成功研制出基于强流回旋加速器的BNCT癌症治疗装备,并完成整机组装,进入调试阶段。调试过程分为内靶出束、外靶出束、中子束出束等三个关键节点。项目负责人管锋平研究员带领多位年轻技术骨干,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调试,解决了强流注入条件下,中心区间歇性放电、束流加速过程中高频腔压与相位不能自动稳定匹配,以及强流条件下注入线聚焦力不足等技术难题,成功实现第一阶段技术指标。下一阶段,项目团队将进行加速器外靶毫安量级调试及中子靶的双系统联合调试工作。
该装备具有流强高、设备成本低、占地面积小、集成度高等众多优点,是未来加速器中子源的理想选择;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成功入选中核集团核创空间第一批转化项目。未来,该装备将不仅可应用于头颈癌、黑色素瘤、骨肉瘤、乳癌等癌症治疗中,还可生产18F-FDG(氟18标记的脱氧葡萄糖)等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用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实现一机多用,并有望在高端医疗装备上形成产业化规模,降低治疗成本,使核科学技术广泛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