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海阳前沿站资产所有权完成移交 山东开创核电厂监督性监测独立模式

时间:2021-12-06 来源:中国环境报

图为采样人员正在采集海阳核电厂排放口附近潮间带土壤样品。姜孟摄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与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办理了山东海阳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以下简称“海阳前沿站”)不动产所有权移交,标志着海阳前沿站成为全国行业内首个由企业向政府的资产所有权“逆移交”的示范,为独立实施核电厂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奠定了基础。

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罗辉表示,海阳前沿站资产所有权成功移交,从根本上实现了对核电厂周围辐射环境质量的独立监管,确保了向政府提供的基础监测数据的及时和精准性,增强了社会认可的信誉度,有助于更好地服务全省核电安全发展,助力能源结构调整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海阳前沿站资产所有权移交在核电行业开创了先河,创建的“山东模式”得到国家核安全局的充分肯定,成为全国行业的标杆,为核电省份提供了可供借鉴、可复制的“山东经验”。

以资产划转为突破口,推动前沿站“逆移交”

在山东省核与辐射安全监测中心主任程丰民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张大比例的山东地图。程丰民指着山东半岛靠海的一处点位告诉记者,海阳前沿站位于海阳核电厂西偏北方位,直线距离约18.6公里。

这座占地达19亩,总建筑面积逾4000平方米的站点,是保障核电厂辐射环境安全的监测中枢。站点建有用于核电厂流出物和周围辐射环境分析测试的实验室,监测综合楼则具备辐射环境实时监控、数据汇总传输、核事故应急监测指挥和公众宣传等诸多功能。

以海阳核电厂为轴心,陆地20公里半径内,还分布着10个辐射环境自动监测子站,与海阳前沿站共同构筑起核电厂辐射安全监测网。整个系统配备仪器设备达257台(套),前沿站总资产达6100万元。

核电厂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即前沿站从核电集团向地方生态环境部门“逆移交”,因牵涉设备、房产、土地等诸多要素,在全国任何一个核电省份都是一大难题。山东省是如何独辟蹊径,率先破解这一难题的?

对此,程丰民介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从顶层设计入手,坚持立法先行,积极推动《山东省辐射污染防治条例》出台,在法规层面明确了前沿站建设、运行等阶段相关单位的权责,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初,我们在海阳前沿站建设之前,就以立法的形式明确,核电辐射环境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运行、维护费用由省财政预算安排,其中辐射环境现场监督性监测系统即前沿站由核电厂营运单位负责投资建设,经验收合格后交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管理和运行。”程丰民对记者说。

在此基础上,海阳前沿站建设方案于2014年9月通过国家核安全局审批,2015年1月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5月和2018年7月先后通过国家组织的预验收和总体验收。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全程参与海阳前沿站各阶段建设,并结合垂改协调解决了省级层面派驻人员编制、及时到岗和专业培训等难题,为后续资产所有权移交管理,独立实施监管奠定了工作基础。

在资产移交仪式上,国家核安全局相关负责人充分肯定了山东以资产划转作为突破口,实现核电厂辐射环境独立监管的管理模式,称之为“山东经验”。

以提升战斗力为核心,扎紧织密核电监测网

记者了解到,在海阳前沿站资产所有权全部移交之前,山东省核与辐射安全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已于2017年接管了站点的运维管理,并尝试采用机构派驻模式,在前沿站设立核电监测一科,专职负责运维管理及监督性监测。

由于海阳前沿站所在地相对偏僻艰苦,各方面环境陌生,新招人员普遍年轻、工作经验少,中心党总支在前沿站设立伊始,即提出“以党建为统领,加强队伍建设,党员先锋带头,快速形成战斗力”的原则要求,不断加强监测队伍和能力建设。

为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监测计划,确保监测数据及时报送,中心制定了海阳前沿站年度监测计划,实施365天24小时双人值班制度,加强监控平台一天三检的“日监控”和10个自动监测子站的“月巡检”工作。

核电监测一科科长匡开宇告诉记者:“各监测子站每30秒产生一组监测数据,包含环境剂量率、气液态流出物、各类气象参数、监测设备及网络状况、报警信息在内的五大项若干小项,每天数据总量近20万个。这些数据被实时传输至前沿站中枢系统,形成数据曲线等分析图表。值班人员每天至少‘扫描’三轮,时刻紧盯这些数据变化。同时,系统设置有预警值和报警值,确保一旦出现数据异常,第一时间应对处置。”

4年来,无论是海上作业、野外监测,还是全年365天24小时日常值班、节假日值班、应急备勤值班,前沿站全体工作人员顶风冒雨、不避严寒酷暑,踊跃冲锋在前。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又恰遇海阳核电厂1号、2号机组按计划换料大修,监测业务处于关键节点。面对困难,海阳前沿站积极协调当地疫情防控部门,由党员干部带头组成两人值班小组,从2月初到3月底,在中央空调停运、一天三顿方便面和自热米饭的封闭环境下,奋战50余天,全力确保连续在线监测系统的稳定运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没有一个样品因疫情而漏采,没有一个监测数据因疫情而迟报。

如今,海阳前沿站已有在编人员12人,平均年龄30岁。中心通过培训以及技术骨干“以老带新”等方式,促进新入职人员快速成长。在历年国家上岗证考核中,海阳前沿站均顺利通过考核,目前全员全项目持证,独立开展相关监测业务。

结合海阳前沿站实际情况和近年来的运维管理经验,中心统筹安排、科学合理申请财政预算,每年专项用于前沿站运维管理及能力建设的资金持续保持在200万元左右,确保前沿站稳定运行。

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中心将海阳前沿站纳入质控管理体系,每年定期开展内审,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和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坚持以平行样、留样、加标样、空白样等方式组织开展各监测项目质控分析,年度出具质控报告50余份。

目前,海阳前沿站10个子站连续γ剂量率监测,小时均值连续在线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获取率均大于99%,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年度出具环境监测报告150余份,流出物监测报告40余份,按时报送监测月报、季报、年报,监测数据报送率和有效率均名列全国前茅。

除监督性监测外,核电厂周边海域辐射环境监测、山东省海洋辐射环境现状调查等业务顺利开展,海阳前沿站综合业务能力逐年增强。

“去年11月,我们把核事故应急监测移动实验室部署在海阳前沿站,时刻保持备勤状态,极大提升了核与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的反应时效及海阳前沿站的核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山东省核与辐射安全监测中心监测科副科长屈加燕告诉记者。

以保障辐射安全为目标,监测网络从陆地向海洋延伸

在做好核电厂及其他设施外围环境监测的同时,中心还承担着全省辐射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目前,全省已建成22个辐射监测自动站,实现16市全覆盖。

中心不断加强监测自动站运维管理,按时完成辐射国控点省控点监测任务,数据获取率和样品采集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按照《2021年山东省生态环境监测方案》辐射章节有关要求,全年采集国控点、省控点样品303个,出具监测数据1509个。同步开展了城市放射性废物库、10家伴生放射性矿利用企业、8个Ⅰ类放射源及Ⅰ类射线装置、48个5G通信基站的监督性监测。

随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深入推进,淘汰替换过剩落后产能等政策造成废旧放射源产生量居高不下。对此,中心科学制定收贮计划、开展免费上门收贮,以优质服务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已安全收贮141家单位722枚放射源。其中,配合辐射环境安全隐患排查行动,收贮破产倒闭企业产生的废旧放射源、历史遗留无主放射源等150余枚,及时消除辐射安全隐患。

为摸清全省海洋辐射环境质量现状,中心联合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共同启动海洋辐射环境质量和海洋环境放射性现状调查。调查计划持续两年时间,共涉及全省沿海7市,样品包含水样、生物样、海洋底泥,监测锶、铯、钋等20余种放射性核素。

目前,已采集山东省渤海、黄海近岸海域2021年度51个海水、16个沉积物和14个海洋生物样品,计划12月完成样品分析。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处处长谭庆红告诉记者,他们积极推进海洋辐射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编制省海洋辐射环境监测与预警项目,委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牵头,统筹国内优势技术力量,破解海洋辐射环境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瓶颈,逐步形成海陆统筹的辐射环境监测闭环。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