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的目标要求下,电力行业将加快清洁低碳供应结构转型进程,实现碳减排目标。
核电清洁高效,是少有的优质能源。从发电机理上来讲,核电属于非化石能源,具备碳排放量少,清洁性高,安全稳定,利用小时数高等特点。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的报告显示,每生产一千瓦时电力(即一度电),煤炭发电需要排放357克碳当量,光伏发电需要排放76.4克,水力发电需要排放64.4克,风能发电需要排放13.1克,核能只需要排放5.7克。在同等能源情况下,核能的高能量密度特性可以释放更多能力,而在同等发电水平下,核能又能排出最少的碳量。
我国高度重视核电的发展,将安全性列为首位。核电站在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一般会采用纵深防御来提高其安全性,将放射性物质置于多道屏障之下。同时2017年我国发布了《核安全法》,我国的核安全管理水平,核安全监管能力和核应急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1-6月全国核电运行情况》,2021年1-6月全国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195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5.0%。累计上网电量为183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
我国现有运行和在建核电机组58台,机组数量已达到世界第三位。
核电产业链核心环节包括:1)核电设备:上海电气、东方电气、江苏神通、中核科技;2)核燃料:中广核矿业;3)工程建设:中国核建等。
资料来源:行行查
我国的核电运营市场高度集中。
相对于其他电源行业,核电行业受政府严格监管、技术难度高、建设周期长而且前期资金投入巨大,因此,行业准入门槛相对较高。
目前,国内的核电项目由三家公司负责控股开发、建设、运营,分别为:中国广核集团、中核集团和国家电投。
另外,我国现役核电机组除红沿河项目由中国广核与国家电投合作运营外,其余项目均由中国核电或中国广核运营。
因此,从产业链和行业内部参与者结构来看,核电开发运营商相对于上游具备相对较强的议价能力,同时,行业本身受政府管控,参与者高度集中有利于保持较高盈利水平。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至2025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年度发展与展望(2020)》中的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我国在运核电装机将达到7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核电建设既可以发挥稳定投资的作用,又不会增加近五年内的供应能力,但对于推动未来能源结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
核电的健康成长需要稳定的政策支持,按照每年4-8台的核准节奏保持滚动式的开发有利于维持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