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媛媛 北京报道 “自2020年7月起开展为期三年的‘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一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22345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06192件,提起诉讼8287件。”这是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取得的成果。
“专项活动在服务民生关切、促进国家治理以及推动办案规模稳进、质效提升、结构优化、制度完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在最近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截至2021年6月底,聚焦专项活动划定的违法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等重点领域立案59280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50267份,提起诉讼3656件。
全国检察机关针对违法向水体排放污染物问题,紧盯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及地下水体的水污染、水生态以及饮用水安全问题,重点加大对大江大河大湖跨流域、跨区划水污染及城乡黑臭水体等的办案力度,共立案14588件,督促清理被污染水域面积30.88万亩,治理恢复被污染水源地面积87.34万亩,捍卫人民群众“生命之源”。最高检围绕某重点流域,针对工业排放、围湖养殖、码头船舶、农业面源及生活污染等问题摸排线索237条,截至目前发出诉前建议124份,督促关闭非法设置排污口99个,治理黑臭水体461处,拆除违法养殖87处,显著改善全流域水质。
针对违法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问题,紧盯工业和农业固体废物、生活和建筑垃圾、危险废物等污染环境以及固体废物源头减量等问题,立案22439件,督促清除处理违法堆放的各类生活垃圾385.17万吨,占地面积4.27万亩,督促回收和清理生产类固体废物638.66万吨,守护人民绿色清洁家园。黑龙江省大庆市某企业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实施非法填埋致使48096.5平方米土壤被污染。大庆市检察机关向相关部门发出诉前建议后,促使涉案企业投入首批3.2亿元资金进行生态修复;生态环境部门随后对辖区30家企业开展危险废物处置专项执法检查,下达限期整改通知25份,形成规范管理文件4份,取得系统整治效果。北京市检察机关结合新版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针对餐饮行业、宾馆行业违规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问题开展专项监督,促进源头治理。
针对违法排放尾矿问题,各地因地制宜紧盯非法倾倒污染环境、尾矿贮存设施不符合相关要求以及尾矿库环境综合整治等问题,立案1096件。河南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作用,积极参与省政府集中开展的露天矿山整治、绿色矿山建设、废弃矿山治理“三山”整治攻坚行动。目前,向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移交的50件案件线索均已督促整改到位。
针对破坏野生动物保护问题,紧盯非法猎捕、运输、寄送野生动物,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人工繁育、饲养野生动物不符合相关要求以及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等问题,立案5506件。贵州省贵阳市、铜仁市、毕节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等多地检察机关积极强化与当地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林业等部门协作,加大针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办案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