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苏怡)6月24日,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十三五”期间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十三五”期间,我省聚焦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两个现代化目标要求,稳步推进监管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实现放射源全过程安全管控,辐射事故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核与辐射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共有核技术利用单位1809家、在用密封放射源3357枚;射线装置5035台;110kV以上变电站751座,输电线路4万多公里;广播电视发射台站、气象和民航雷达356台套;移动电话基站数超过29万个。目前,我省建成辐射环境监测点位178个,其中国控监测点位52个、省控监测点位126个,基本实现全省覆盖。2020年,我省完成1061个样品的采集与实验室分析工作,获取监测数据1737组,电离监测数据约52.5万条,有效数据获取率达99.2%以上;电磁环境监测数据约62.2万条,有效数据获取率达89.5%以上,辐射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监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我省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为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十三五”期间,省生态环境厅先后印发辐射环境监测机构管理、非经营性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管理、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等规范性文件。同时,按照“合理放、规范管、优化服”原则,我省印发《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20年本)》及《陕西省生态环境厅辐射类建设项目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指南》,精简和简化审批所需提供的申报材料150余项,下放或委托辐射类项目行政审批事项达到75%以上。2020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上岗证网上考核工作,建设专用5G移动终端赴企业现场组织考试,保障了疫情期间考核工作顺利开展。
“十三五”期间,全省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废旧放射源收贮率均实现100%的目标,放射源实现全过程安全管控;完成危险放射源在线监控和失控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危险放射源移动轨迹、使用活动实时查询和失控报警;成立全国首支省级专业化辐射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队伍,强化应急能力建设,辐射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