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电子束可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 相关项目成果通过专家评审,示范应用装置完成研制

时间:2021-04-14 来源: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孙浩

近日,中国广核集团(以下简称“中广核”)会同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在深圳联合召开项目成果发布会,宣布电子束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项目成果(以下简称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通过专家组评审,并完成我国首台(套)用于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的示范应用装置研制。

实验验证了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和穿透深度可控等优势

此次评审会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赵红卫等7名专家组成。评审会现场,经过充分质询、现场答辩、研究讨论,专家组认为:项目对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要求做出快速响应,率先在P3实验室开展了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实验,验证了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和穿透深度可控等优势。这一项目充分考虑了冷链环境因素对电子束灭活病毒的影响,为开发冷链食品外包装预防性消毒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标志着我国低能量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研究和应用技术走在国际前列。

项目为解决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污染问题提出的电子束消毒技术方案,在低能电子帘加速器应用、自屏蔽系统及束下传输系统设计等多处进行技术创新应用。设备总体实现不影响食品和保护作业人员安全,具有较优的冷链食品处理效率和灭活病毒效果。评审组建议尽快安装到应用现场进行示范,进一步形成产品,加快使用,并把电子束消杀技术应用于其他货品新冠病毒灭活。

2020年6月以来,我国发生多起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或环境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呈阳性案例,对国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在国家原子能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2020年10月,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技)联合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启动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项目科研攻关。2021年1月,项目研究团队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P3实验室,正式开展了首批电子束杀灭活体新冠病毒实验。

截至2021年3月,经过11批次、190个样本的验证实验,研究团队全面掌握了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方法,以及不同病毒滴度、载体介质、吸收剂量等影响下的灭活效果数据。实验结果表明,5~10KGy的电子束吸收剂量可完全灭杀滤纸表面的活体新冠病毒,经过三代盲传不显阳性,充分验证了电子束对新冠病毒的灭活效果。

记者获悉,项目研究团队根据已掌握的实验成果,结合深圳市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的实际情况,研发出首台(套)用于灭活冷链食

品外包装新冠肺炎病毒的自屏蔽电子帘加速器设备。

深圳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国内首创了进口冻品集中监管仓模式, 对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外防输入”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当日结束的评审会后,深圳市有关主管部门与中广核技现场签署合作意向书,支持并共同探索推进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技术首台(套)装备在冷链外包装消毒上先行先试。

主要针对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不会穿透冷链食品外包装

“电子束灭活新冠病毒的原理是,通过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直接作用,以及电子束激发水分子产生羟基自由基、还原性水合电子等活性粒子的氧化-还原的间接作用,对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微生物体内的DNA或RNA分子、蛋白质包膜等产生破坏,从而达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效果。”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建龙表示。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电子加速器研究中心主任、中广核加速器研究院总工程师张子民表示,研发的灭活装置采用低能量的自屏蔽电子帘加速器,电子束能量低,对纸制品的穿透能力仅0.3毫米左右,主要针对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不会穿透冷链食品外包装,不对包装箱内的食品产生影响,也不会对设备运行现场环境产生影响。同时,设备占地面积不超过40平方米,能够根据现有冷链食品外包装消毒的实际,直接将设备部署到海关、口岸、集中监管仓等地,与冷链运输和仓储实现无缝对接,为冷链外包装消毒提供更加绿色、环保、高效的解决方案,可成为国内疫情防控“外防输入”的利器。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磊认为,本项目技术成果及其应用,将在我国落实“人、物同防”,切断新冠病毒传播途径方面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意义重大。

针对这一项目成果,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长利表示,将与各参研单位积极推动电子束灭活冷链食品包装项目新冠病毒装置的示范应用和推广,进一步拓展技术应用范围,实现电子束技术对冷链食品及包装消毒应用场景全覆盖,以核技术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