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胡静西安报道 近年来,陕西省突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强化自然保护地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优良等级面积在历史上首次超过96%。
监测数据表明,2015年以来,秦岭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珍稀野生动植物数量不断增加,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增幅、密度、DNA调查获取率均为全国第一,生物多样性稳步恢复。秦岭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并呈现持续向好的趋势,保障了南水北调中线水质安全。秦岭植被覆盖总体好转、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显著提高,秦岭陕西段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在2018-2019年达到最优,优良等级面积历史上首次超过96%,陕西省依法依规保护好秦岭的绿水青山、筑牢秦岭生态安全屏障取得明显成效。
进入新时期,自然生态保护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好监管,守红线、保底线,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人民生态福祉。陕西深入推动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坚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认真落实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巩固秦岭“乱排乱放”整治成果,持之以恒抓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陕西依法依规推进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实施好《陕西省秦岭污染防治专项规划》《陕西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持续加大秦岭区域执法检查力度。定期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加大对秦岭区域6市“乱排乱放”以及“绿盾”自然保护地问题整治的督导检查力度,持续推动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紧盯“一废一库一品”等高风险领域,有效防范化解环境风险。
同时,陕西还加强秦岭区域自然生态保护监管。加快建设生态红线监管平台,充分运用视频监控、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强化秦岭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完成秦岭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有序推进秦岭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