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届缔约方大会(COP26)推迟至2021年举行。为展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展,促进各方沟通交流,进而为COP26成功举办奠定基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公约》)秘书处于11月23日至12月4日组织召开了70余场“气候变化对话”线上系列活动,涉及国家自主贡献、市场机制、透明度、适应气候变化、农业、气候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2020年前实施和力度、全球审评等多项重要议题,是2020年底前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最为重要的一次综合性活动。
据《公约》秘书处统计,此次气候变化对话期间约有3100位缔约方代表参会,另有4900位非缔约方利益相关者与会,展示了缔约方推动气候多边进程的积极行动以及非缔约方利益相关方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强烈意愿。中方高度重视此次对话,生态环境部会同外交部牵头,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社科院、中国农科院及清华大学等10余家单位组成中国代表团,全程参与了此次系列活动。
会上,我方完成了第二次促进性信息分享,积极宣介了我方国情、温室气体清单、减缓和适应行动及效果等,充分展示了在节能和提高能效、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增加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的“中国经验”。同时,我方力推2020年前圆桌会,聚焦集体实施和力度进展,鉴别长期全球目标缺口,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在各项议题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持续提供建设性意见;中方多位谈判代表担任了结构性专家对话联合召集人、气候技术中心与网络咨委会主席、巴黎能力建设委员会联合主席、资金常设委员会委员、适应委员会委员、促进履约及遵约委员会委员、实施应对措施的影响问题卡托维兹专家委员会委员等重要角色,高效推进重点议题讨论进程;中方还多次代表基础四国和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等谈判集团发言,有力表达了立场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