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以“新基建”引领智能经济前行,陕北以能源产业稳住发展“基本盘”,陕南以绿色循环经济启动复工复产引擎,陕西在全面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中,呈现出鲜明的区域发展特色,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三大区域共同奏响协调发展交响曲。
截至4月12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99.4%,人员返岗率为95.1%。分市区来看,铜川市、汉中市、榆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分别为98%、97.7%、97.4%,其他市区均为100%。省国资委监测的44户省属国有企业集团层面以及下属1678户生产企业全部复工。
关中
“新基建”引领智能经济前行
5G基站、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这些“新基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而深刻的意义。疫情的发生,让“新基建”的重要作用更为凸显。
3月17日,西安举行了2020年第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共162个,总投资1503亿元,年计划投资500亿元,其中就包括了“新基建”项目。据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李虎祥介绍,西安奥体中心、陕西奥体中心体育馆、西安地铁工程、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走进宝鸡市陈仓区科技工业园区的陕西省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智能车间,只见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整齐排列,一件件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底盘结构件,由自动运送车运往指定工位;智能机器人灵活挥动着“手臂”,抓取部件,先用扫描枪仔细“分析”材料成分,再进行焊接,不到20秒,一件汽车底盘结构件就焊接成功了。目前,宝鸡市已形成22个机器人产业项目持续发力的格局。
在咸阳落户的隆基5GW单晶组件项目是省级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1.5亿元,项目将结合隆基在上游产业链的技术优势,以最经济的成本实现高功率组件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咸阳市秦都区国有投资公司是该项目的代理建设方,疫情期间,该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全力朝着建设目标任务冲刺。
渭南市关中东部轨道环线等13个以“新基建”为主的项目上报中央和省上。西部最大的高端航空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在铜川开展得如火如荼……抢抓“新基建”重大机遇,成为陕西多地谋求发展的共同思路。
陕北
能源产业稳住发展“基本盘”
榆林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集聚了一批能源化工企业,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截至目前,榆林市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96.2%以上,已复工复产煤矿总产能达4.2亿吨/年,占全市煤炭总产能的77.7%。
3月17日,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陕西一标段N0087号塔在神木市贺家川镇折家洼村进行陕西段首基铁塔组立,标志着该线路陕西境内全面进入组塔施工阶段。
同日,延长石油油气勘探公司采气四厂传来喜讯,在战“疫”的关键时刻,该厂今年前3个月交售天然气776.6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97.22%,提前15天实现天然气生产首季“开门红”。目前,该厂天然气供应量由之前的每日3万立方米提升至每日5万立方米。
今年1月至2月,榆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5.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现“逆势上扬”。1月至3月,预计榆林主要能化产品产量均实现增长,其中原煤、天然气、发电量、精甲醇可实现两位数增长,原油产量可持平。
能源行业复工复产形势持续向好,稳住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本盘”。
陕南
绿色发展引领复工复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中,陕南三市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特色现代农业,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和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4月初,汉中市西乡县进入盛产期的23.7万亩茶园已如期全部开园。“我们从3月21日开始发货,近一个月销量每天都在增加。”鹏翔茶叶公司物流部负责人王颖欣慰地说。
同样在4月,陕南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在商洛市商州区大荆镇口前村的山坡上建成,累计发电量超1亿千瓦时,不仅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还带动2万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近年来,安康市以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为目标,将绿色循环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余家,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其中富硒食品、生态旅游、山林经济、纺织丝绸、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均取得快速增长。
陕南地区复工复产依然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绿色“生产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报记者 李妮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