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新社交媒体成为核能公众沟通的生力军

时间:2020-03-16 来源:中国核能杂志、核电纵横

2019年12月9—13日,IAEA在维也纳召开“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公众宣传和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核计划技术会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文化网刊部骆纯珊代表协会参会,并作主题发言,引发与会人员极大兴趣,并产生积极正面影响。本文摘录报告重点内容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一、我国公众沟通形势

发展核能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建设美丽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

核能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随着中国核能事业的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核安全,参与核能项目决策的意愿越来越强,公众沟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全行业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我国已逐步建立起“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公众参与”的公众沟通工作机制,形成了相关方全面参与,多媒体、多角度、全方位覆盖的新格局。

    二、新媒体发展态势

近年来,以微信、微博和抖音为代表的数字化社交媒体高速发展,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中国互联网网民的数量超过8.54亿,网民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9小时。同时,99%用户都肯定了社交媒体给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社交媒体由于其覆盖面广、接受度高,已经建立了强大的影响力和生态粘合力。

  三、新媒体成为核能公众沟通的生力军

在此形势下,我国各涉核单位顺势而为,借助这一高效沟通平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单位在发布企业新闻动态时,打正经而不俗套的脱俗牌;在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宣传时,打技术科普的卖萌牌;在讲述人物情感故事时,打亲近而不做作的情感牌;在注重内容的同时,注重视觉美化,根据不同内容,进行不同风格的排版布局,以增加文章的观赏性。通过表里结合,挖深度、追热点、撒鸡汤,引发公众共鸣。核能也变得越来越接地气,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微信是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为充分利用这一社交媒体平台,中国各涉核单位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建立了信息发布平台,以微漫画、微讲堂、微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新闻报道、企业形象宣传、科普教育等工作。

2017年,中国广核集团通过微信公众号发起“核电最美婚纱照”活动。发布的征集报名稿件,阅读量在一夜之间超过10万,参与报名的夫妻达到2588对,覆盖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活动整体传播覆盖人群超过900万人次。

通过“婚纱照”这一个仪式感的载体,让核电基地的美景走进千家万户。组织者做了一系列细节设计,如将核电科普知识贴在矿泉水瓶上等,将核电文化润物细无声地植入活动全程,不仅生动展示核电清洁、环保、安全的特质,还将普通公众眼中“神秘”的核电转化为温情、美好的形象,向全国公众做一次最生动的科普。《人民日报》连续两日刊发报道这一公众喜闻乐见的公众沟通新模式。该项实践也获颁“中国电力行业责任沟通创新奖”。

微博是以用户为核心,配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介,使公众可以与信息发布者即时地进行信息互动的载体。各涉核单位充分利用微博的互动性与主动性特点,面向公众进行深度的、即时而优质的互动性宣传。

2019年4月,中核集团借国务院国资委“科幻作家走进新国企”活动的契机,首次尝试以新媒体为主的宣传策划,陆续策划引爆了“人造太阳”、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等话题的热度。截至2019年7月底,微博话题总阅读已达1.2亿,相关讨论微博超5万条,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长达12小时,极大调动了网友对中国核工业发展的兴趣,塑造了核能行业奉献、开放、创新、高科技的品牌形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人数已达6.48亿。相比于传统的可视化传播渠道,短视频具有自主性、大众性、趣味性的特点。依托于短视频平台自有的强大流量,核能公众沟通也建立了新的思路,即从受众角度出发,通过满足公众对于核电的好奇,在抖音等平台发布有关短视频,引起公众兴趣。

2014年8月,秦山核电在其企业官方微信平台上推送了一部企业宣传片《核电小苹果》。该片在模仿爆红短视频《小苹果》的基础上,将舞台背景搬入核电厂房。五个年轻人在不同工作场景下,穿着对应的工作服,演绎独具核电特色的动感舞蹈。同时,制作团队还将丰富的科普元素和环保节能元素融入到宣传片中,使得该短片不单单是一场模仿秀,更是升华成关于核电企业文化、员工风采、核电科普、环保节能的一出正能量好戏。视频推出当天,其点击量就达到16万。此后,该视频陆续被腾讯视频和优酷等10多家网站转载,总点击量已超过千万。

此外,为从行业层面促进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开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从2017年起每年组织召开公众沟通交流大会。2019年第三届公众沟通大会上,协会创新性举办了第一届核科普“明星讲解员”风采展示活动。活动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即赛前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报名和活动宣传,赛时对竞赛活动进行现场直播,赛后将竞赛视频通过微信、抖音等方式将选手视频上传,进行网络投票,收到了数万的投票量,既有效进行了核电科普,又通过明星效应引起了公众对核电的注意力,在行业内受到一致好评。

    四、问题和建议

新社交媒体在塑造核能企业良好形象、建立核能与公众之间的共通情感、增加核电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但是,作为新兴公众沟通手段,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凸显出一些新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由于数字化社交媒体具有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的特点,随着公众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越来越强、对信息透明度要求越来越高的需求呼声下,核能行业各单位舆情应对的能力有待加强。

由此,需要核能行业建立并完善社交媒体舆情研判、预警、引导及快速响应机制。此外,核能行业各单位之间还要加强互联互动,加强经验反馈和信息共享,并协同开展公众沟通工作。

二是目前各涉核单位都在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开展核电科普工作,不同单位,立足点不同,着眼点不同,因而呈现出来的科普素材千差万别,专业程度参差不齐,极易对核能科普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造成冲击。

这就亟需开发标准化科普宣传教材和公众互动项目,针对不同人群开展行之有效的精准式科普宣传工作。如针对核科普工作“进党校、进课堂、进社区”和不同受众的需要,统一开发系列标准化核科普教材,形成行业标准科普读物和教材等。

同时,我们还要挖掘和充分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工业历史遗产资源、曾经的核能功勋人物等,用优美风景、历史遗迹、人物故事等,利用新社交媒体更生动、更立体地展示核能行业、核能文化、核能人物和核能成就,打造更加亲民的核能与公众的互动方式,润物于无形,拉近核能与公众的距离,营造全社会认知核能、支持核能、发展核能的氛围。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