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干核电的身上有辐射吗?从诺贝尔奖说起,这些“误区”不要踩

时间:2020-12-02 来源: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以表彰其「关于物理宇宙学的理论发现」;另一半则授予了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斯(Didier Queloz),表彰他们「发现了围绕太阳型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

这两个奖项都告诉我们一些至关重要的事情,我们在宇宙中的地位存在着某些现实意义。

1964年,詹姆斯·皮布尔斯在与自己老师合写的一篇论文中,预言了宇宙微波背景的存在。巧的是,没过多久,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真的被探测到了,从而成了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何为辐射?

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和粒子(如α、β粒子等)的形式向外传播能量的方式。

X射线、Υ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超短波和长波无线电波等都属于电磁波的范围。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以上,都以电磁波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按辐射能量的高低可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实践证明,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辐射照射会引起对人体的危害。

还记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吗?

X射线的发现者 — 威廉姆·伦琴

威廉·康拉德·伦琴

Wilhelm Conrad Röntgen

生于1845年3月27日
德国物理学家

1895年11月8日,时为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的他在进行阴极射线的实验时,观察到放在射线管附近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上发出的微光,最后他确信这是一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

有人提议将他发现的新射线定名为“伦琴射线”,伦琴却坚持用“X射线”这一名称。伦琴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伦琴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到今天,为了纪念伦琴的成就,X射线在许多国家都被称为伦琴射线。

1901年,伦琴名副其实获得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 第一张X光片


伦琴同时也是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照射量的一个单位,得名于威廉·伦琴,于1928年被采用。

伦琴的英文代号为R,其定义是在0摄氏度,760毫米汞柱气压的1立方厘米空气中造成1静电单位正负离子的辐射强度=1伦琴单位。

简单地说,伦琴是照射量单位,表示的是存在的辐射量。

伦琴和西弗(sv)的区别

伦琴虽说表示的是存在的辐射量,但却不等于生物组织的吸收情况。如果要讨论核对人体辐射伤害的话,则要用希沃特。

希沃特(英语:sievert,缩写:Sv;又称西弗,简称希)

西弗是一个用来衡量辐射剂量对生物组织的影响程度的国际单位制导出单位,它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

举个例子,通过下图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辐射剂量。


我国进入了核电建设与发展的新时代,然而,核电建设与发展的民意基础却没有与核电新时代一起到来。过去散发的与核能有关的信息多与灾难、死亡和破坏性有关,引起公众的普遍担忧甚至恐惧,导致批评与阻止核电建设的舆论在公共领域不绝于耳,“恐核”思想亟需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面就为大家澄清以下几个关于核电、辐射的常见误解。

常见误解  No.1

干核电的人身上有辐射吗?

事实上,照一次全身CT,比我们干了十几年核电的人受到的辐射还多。

常见误解 No.2

住在核电站旁会受核辐射影响吗?

生活在核电站周围的居民因核电站工作所带来的辐射每年平均为0.01毫希,做一次胸透会受到0.3毫希的辐射,每天看两个小时电视则每年会受到0.01毫希的辐射,由此可见,我国的核电站在辐射方面是处于安全状态的,不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