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词解释:电离辐射监测

时间:2020-11-04 来源:中国辐射防护学会

 电离辐射监测  (radiation monitoring)    为评价和控制电离辐射照射而对辐射或放射性物质的量所进行的测量,以及对这些测量结果的解释。

为了评价电离辐射照射对人体的影响,必须估算人受到的当量剂量、有效剂量等能表征辐射危害的量。而这些量往往无法直接测量,必须通过对其他一些可直接或间接测定的量,再按一定的模式来估算。辐射监测的结果是用来估算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确认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程度、进行辐射安全评价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分析等工作不可或缺的资料,也是采取辐射防护和安全管理措施的依据。这些资料还可以用来检查操作上存在的问题或设施的缺陷,尽早发现事故征兆,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按照辐射监测的性质和目的,辐射监测可分为常规监测、与任务相关的监测和特殊监测。根据监测对象则可分为个人监测,场所监测、环境监测和流出物监测。

电离辐射监测计划  辐射防护标准规定,一切伴有辐射的实践或源,都应根据具体情况,预先按照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制订出辐射监测计划,再开展辐射监测工作。

辐射监测计划分为常规和应急两种监测计划。常规监测计划是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的监测和对预见到的某些情况进行监测的计划。应急监测计划则是针对可能引起人员受照或放射性物质外泄超过限值的情况制订的监测计划。应急监测计划应列入应急计划。应根据具体情况和可能的事故情景,设置固定式连续监测系统或便携式监测仪表,能在应急情况下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和反馈辐射水平信息。应急监测设备必须满足响应快、量程宽、长期稳定性好和自动显示等要求,以便能迅速提供足够资料和依据,有利于主管部门或相应的应急组织采取应急对策。

通常的辐射监测计划(亦称监测大纲)应包括下列内容:①辐射监测类型、目的和要求;②需要直接或间接测量的辐射量,待估算量及其估算模式或方法;③相应的辐射管理标准或执行限值;④辐射测量方案,包括测量方法、采用的测量仪表或设备;⑤测量频度;⑥对测量记录的要求,记录的保存和销毁;⑦对监测计划的审查和修改的程序;⑧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测量结果的评价  定量描述已测定的量和待估算量之间关系的模式(估算方法)是辐射照射评价的基础。这种模式把能够直接测量的量和防护标准联系起来,如限值量和参考水平等,并可提供足够保守的受照剂量估算,而其低估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

个人剂量监测和场所辐射水平的监测数据是辐射照射危害评价的依据。集体剂量通常要以个人剂量监测的结果进行估算,但往往也要用到依据场所监测和相关模式推算出的个人剂量数据。将监测所得到的个人有效剂量与相关的辐射防护标准进行比较,可评价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而集体剂量与向类似的量值相比,可反映辐射防护的水平和辐射防护最优化实施的优劣。

       监测质量保证  为了达到辐射监测的目的,必须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因此任何监测方案中都应该包含质量保证方案。质保方案用来确保仪器和设备正常工作,确保测量和分析方法能正确建立和实施,保持满足要求的测量准确度,以及记录准确及时。

       一般来说,质量保证措施有:①对监测仪表和设备的定期检定,校准和维护,保证其质量;②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使他们能掌握选定的监测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实施监测方案;③通过对照样品的常规分析和采用标准分析方法来验证监测方案采用的方法;④通过计量标准的传递体系,使测量的结果可溯源到相应的国家计量标准。这些措施可使测量结果达到恰当的置信度。监测质量保证要贯穿于每一阶段,从监测方案的制定、实施到监测结果的评价等。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