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我国每年有多少人接受核医学检查?

时间:2020-02-21 来源:核辐社
近期,反恐题材的国产电影火爆国内各院线,有些电影还涉及到恐怖组织企图利用 “黄饼”“脏弹”等策划核与辐射恐怖袭击的情节。究竟什么是“黄饼”,什么又是“脏弹”?为什么说“脏弹”不脏?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一一介绍。
什么是“黄饼”?
“黄饼”是铀的氧化物,是核燃料生产过程中必需的中间产品。通常是从粉碎后的天然铀矿石经工艺加工而来,主要成分是重铀酸铵,黄色,常加工成饼状,因此称为"黄饼"。“黄饼”名称源于最初的生产工艺产出的非纯净成品的颜色和形态,通过现代科技生产的“黄饼”实际上呈褐色或者黑色,而不是黄色。黄饼经过铀转化和铀浓缩后可成为核反应堆或核武器用的浓缩铀,它的铀浓度很低,大概只有0.7%左右。构成“黄饼”物质(U3O8)的化学性状较为稳定,如果密封保存,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不过,一旦人体直接接触,可能吸入“黄饼”粉尘,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图1“黄饼”原料
什么是“脏弹”?
“脏弹”又称“放射性炸弹”或“散布放射性装置”(Radioactive dispersion device RDD),是一种大范围传播放射性物质的武器。“脏弹”之“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不清洁,而是由于它能产生核辐射,污染环境,因此称为“脏弹”。
管住“脏弹”的源头
“脏弹”的危害,取决于放射性材料类型、含量和自然环境条件等。这里的放射性材料即放射性物质,其来源,一般是放射源(如各种用途的钴-60源、铯-137源)、核燃料循环链的部分产物等。
如果从源头上,将制造“脏弹”的必要原材料(放射性材料)管住,就会大大降低“脏弹”袭击发生的可能性。自核行业发展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放射性材料监督管理体系,目前取得了良好成绩。
(一)放射源的管理
我国对放射源实施“从摇篮到坟墓”的管理,给每枚放射源设置一个“身份证号”,对它们实行生产、销售、使用、退役、处置“一条龙”的全过程监管。同时建立了全国核技术利用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监管。
与我们每个人一出生就有身份证号码一样,放射源的“身份证号”是在生产厂家或者进口时就被同时设置,并将伴随放射源一生,直到放射源被回收处置。为此,国家制订了《放射源编码规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使用的放射源都具有唯一编码,而且编码是不会改变的,其载明的信息包括有放射源的生产国家和单位、放射性核素的种类和特征、生产年份、序列号、放射源类型等。就像身份证要随身携带一样,编码卡要随放射源进行销售和转让。由于建立了放射源身份管理制度,对于任何一枚放射源都能很快查到相关负责单位或负责人。
图2 放射源编码示意
截至目前,全国共约有核技术利用单位6.7万家,在用放射源13.4万枚,射线装置15.1万台(套),已收贮废旧放射源19.2万余枚。辐射事故年发生率从  “十一五”的每年每万枚2.5起以上,持续下降至每年每万枚1起以下。
(二)核材料管理
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核安保工作,对核级放射性材料一直实施严格的管控。在核材料安全方面,我国对生产、使用、储存、处理核材料采取许可证制度,对核材料流转各个环节均有严格的申报、跟踪、衡算指标和要求。60多年来,我国保持了良好的核安保记录,实现了重要核材料“一克不少、一件不丢”。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