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核电站周围的环境会受到放射性污染吗?

时间:2020-02-19 来源:国家核安全局

核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放射性物质的排放(废气、废水)、废热排放和化学物质的排放。放射性物质的排放是评价核电站安全性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射性物质在核电站产生以后并不会直接排入环境,而是经过一系列处理手段降低其放射性水平再排入环境。举例说,废水在排放前会经过贮存衰变、蒸发、离子交换和过滤等方法降低放射性活度。

我国制定了放射性防护规定,废水废气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和总量有排放限值。而且,废气、废水的排放要接受各级环保部门的严格监督,这就保证了核电站只有极少量的符合排放标准所要求的放射性物质排入环境,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核电站投入运营以后,环保部门会对核电站附近的放射性水平进行持续监测。以秦山核电站为例,自1991年12月秦山核电站投入运行以来,每年都会对基地外围环境陆地γ水平,以及气溶胶、沉降物、水体、土壤和生物等介质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监测分析。1992年至2005年的监测结果显示,秦山核电站基地外围的动物性食品(猪肉、羊肉,牛奶、鱼类等)中的放射性核素铯-137、锶-90和氚含量,与核电站运行前本底值和对照点监测值相比,均在本底范围内。

为了评价核电站运行给当地公众带来的剂量影响,监管部门利用实测数据对秦山核电站对当地公众所致剂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通过气态和液态排放途径对附近居民中个人所致的最大剂量为4.6×10-4毫希沃特/年,占国家剂量约束值0.25毫希沃特/年的0.2%。因此,秦山核电站的运行和检修未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另一项在秦山核电站周围20km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988-2000年间,该区域居民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死亡率(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表现)低于省疾病监测点的监测结果。

总而言之,从放射性废物排放水平、外围环境介质中放射性水平、当地公众的额外剂量和当地公众死亡原因调查等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说,核电站的运行对周围公众的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摘自《核电造福你我他》P34,编号:18)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