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的核能发电都是把核裂变过程产生的能量转化用于发电,发电过程在核电站中进行,下面我们就以压水堆(PWR)为例来看看核电站如何将核能转化成电能。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并不神秘。在核电站的核心——核反应堆中,主要包含了堆芯、反射层、控制棒、屏蔽层、慢化剂和冷却剂。堆芯,又称活性区,是核燃料元件存放的区域,链式反应就在此区域进行。反射层是围在堆芯外面的一层材料,作用是把那些从堆芯逃逸出来的中子反射回去。控制棒,我们之前提到过,里面含有能吸收中子的物质,我们通过调节控制棒插入燃料棒中的深度来控制核反应的速率,甚至停止核反应。屏蔽层用来阻止在反应堆运行时产生的大量中子、γ射线和停堆时裂变产物向周围放出γ射线,一般用混凝土在反应堆四周设置,将中子和γ辐射减到人类允许剂量水平以下。慢化剂的作用是降低中子的运动速度,因为核反应产生的中子速度较快,并不能充分与核燃料反应释放能量,所以利用慢化剂来增大它们与核燃料发生核反应的概率。接着,冷却剂是将反应堆用来发电的关键介质,燃料裂变释放的能量变成裂变产物的动能,通过裂变产物与周围物质的碰撞又转换成热能,这些热量被浸没在核燃料周围的冷却剂带走,在蒸汽发生器中转化为蒸汽,最终由这些蒸汽发电。
通常的火力发电站也是利用热能产生蒸汽发电,蒸汽带动汽轮发电机叶片旋转,最后通过电磁感应产生电能。但是在核反应堆中,这部分冷却剂(我们称之为“一回路”)直接与堆芯接触,带有放射性物质,为了防止一回路中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核电站不直接使用它们发电,而是增加了一个“二回路”冷却剂。它们在蒸汽发生器中与一回路隔离但是能传递热量,一回路的热量使得二回路的液体汽化变成蒸汽,再利用二回路的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发电。这就是核电站将核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除了核反应堆,还有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配套设备辅助发电,例如主泵、稳压器、蒸汽发生器、汽轮发电机、安全壳、应急冷却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