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本科反应堆工程专业,硕士核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在常规能源集团工作,跟核电情深缘浅,是核电行业的边缘人。
值eo创刊十周年之际,应eo邀请,笔者回望了十年核电行业发展,不禁感慨:核电行业里,科普、成本等老问题未解决,内陆核电暂缓、装机未达目标等挑战仍存。尽管如此,笔者对核电未来仍持乐观态度,相信下一个十年核电将迎来机遇期。
1.世上本无“内陆”核电
2011年3月11日,福岛核事故发生。听到消息的时候,笔者心里一惊,像兜头一盆冷水。
事故后有各式各样的论战:反核斗士怼核电,核电不同堆型之间互怼。反核斗士怼核电,这个好理解,尤其福岛出了堆芯熔化事故,授人以柄,人当然要抓住机会狂怼。但是,核电内部掐什么掐呢?何况是事故后的敏感时期。蛋糕变小的存亡之秋,提高蛋糕占比有多大用处?
福岛核事故最大的后遗症是内陆核电的概念被生造出来,湖南、湖北、江西三个核电项目暂缓建设,从2011年缓到了2020年。
2.核电装机未达预期
根据调整后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核电建设未达到2020年计划装机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这两个目标。
田湾核电5号机组投产后,预计2020年底核电装机累计达4986万千瓦,另有12台机组1305万千瓦机组在建。其中,8台机组823万千瓦将在2021—2022年投产,预计2022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将达到5809万千瓦,滞后两年达到中长期发展规划5800万千瓦的投产目标;另有4台机组482万千瓦装机“十三五”末开工,预计“十四五”末投产。
3.核电造价不降反升
近十年,大部分电源的造价在下降,尤其是光伏,由2010年2万元/KW,下降到目前的最低4500元/KW。核电的造价,因为福岛核事故后提高安全等级和堆型代际的缘故,由二代加的1.2万元/KW,提高至三代的1.6万/KW。
当然,光伏是新兴技术,新技术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都会降低造价。核电技术相对成熟,且规模较小,难以享受规模化的效益。
只是,客观因素之外,不少行业人主观上对市场也不敏感。本边缘人在和正经核电从业者的沟通中,说起降低造价、提高经济性,对方一般不理:不听不听,王八念经。个别人干脆气急、一口啐回来。边缘人还喜欢叨叨,活该被怼。
不敏感的背后是价值取向。
核能是能量密度最高的已知能源,没有之一,在战略用途上是不可替代的。只是,如果抱紧核电的隐藏价值是承托核工业这一条,那核电装机的增量注定是有限的,毕竟蛋糕就那么大。
而如果行业更坚持核电的“电”属性——核电的优势是低碳,但不是唯一的低碳电源,是可替代的——那么,降低核电造价,有利于做大蛋糕、做多萝卜坑。
4.核电科普作用多大?
关于传统的核电科普,笔者的体会是:没用。
笔者和能源从业者讨论问题时,曾用过的表述方式: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对方完全不听,原因可能是:一是该观点不符合对方利益,二是对方不懂、也不想懂热力学基本原理,三是笔者不懂沟通。
对于非能源从业者,电是无差别商品,打开开关就该有,电从哪来他们并不关心,只要电站不建在家附近。
从知识结构角度看:科普是要让公众对核电行业有所了解,了解可以祛除恐慌。老百姓用电,插上插头、打开开关就该有,为啥需要知道这么多有的没的?能源从业者都不一定知道热力学的常识,公众的知识体系要构建到哪一步才够?新冠疫情期间,国外相当部分公众不戴口罩;无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依然不分餐、不用公筷;戴口罩和分餐的逻辑链,比是否该建核电简单多了,但为什么还是有人不愿意接受?另外,公众有学习能源知识的意愿么?强行科普,是否会引起反感?
从沟通技巧看,科普和宣传是“专业活”,工程师能否兼任?央企一板一眼的宣传,是公众喜闻乐见的么?
如今,在工作生活中遇到质疑核电的人,笔者已不再试图科普,最多提一嘴核电能承托核工业。
5.“十四五”核电大有可为
近期在交流中,笔者能感觉到部分核电从业者对“十四五”核电发展较不乐观。本边缘人刚好相反,认为整体缺电的“十四五”,核电大有可为,内陆核电甚至有可能破冰。
(一)核电是稳定出力的低碳电源
从需求侧看,我国三产、生活的用电量占比逐渐提高,未来电力负荷的增速高于用电量增速。
从供应侧看,煤电和气电能稳定提供电力和电量,因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要求,煤电增量受到限制;气电碳排放略低于煤电,85%存量气电分布在北、沪、津、江、浙、闽、粤七地,因气电价格较高,预计增量也主要分布在上述区域。
低碳电源中,风电光伏是波动性电源,电力(负荷)平衡中,风电大部分受阻,光伏全部受阻(晚高峰无法出力),而配套储能成本下行到能大规模应用,需要一段时间;水电和核电能够提供电力和电量,水电调峰能力取决于库容,径流式电站无调节能力,未开发水电主要分布在西南区域,造价渐高;核电是稳定出力的低碳能源,可建设在能源消费区域,无需远距离输送,系统成本不高。
(二)内陆核电有望破冰
“十三五”初我国电力供应宽松;“十三五”末趋于供需平衡,部分区域紧平衡,但因为煤电小时结构性下行,被误认为电力供应依然过剩;“十四五”期间,东南沿海、华中、西南等区域电力供需趋紧。
川渝迎峰时有电力缺口。四川“十四五”新增装机不足以同时满足本省用电增量和外送电增量需求,本省可能缺电,并影响受端省市:江苏、上海、浙江、重庆、湖南、江西。重庆拟引疆电入渝,如果疆电建设速度足够快,重庆或能免于缺电。
湖南和江西“缺电”问题在2020年底已凸显。四川送华中的雅中直流(800万千瓦)分电江西、湖南,预计2021年底投产。只是,四川是水电大省,秋冬枯水期外送电能力下降,对湖南、江西的迎峰度冬助益有限,而且四川“十四五”面临缺口,外送意愿可能下降。湖南、江西新增本省装机不足以填补已有缺口、覆盖新增需求,预计“十四五”常温年紧平衡,酷暑或严寒天气时缺电。
再看看安徽,“十三五”末,安徽依靠华东网互济维持紧平衡。“十四五”初,安徽本省新增电源主要为风电光伏,无新增外送电,维持紧平衡,存在缺电可能。
江西、安徽、湖北三个省份的内陆核电项目于“十二五”初戛然而止,四川、重庆曾开发核电厂址。虽然对核电有点犯嘀咕,但拉闸限电期间受热挨冻、爬三十层楼后再看核电,总会稍微顺眼点。“十四五”缺电、且有核电厂址的内陆省份,或有可能启动核电建设。
(三)东南沿海核电利用小时提高
江苏外送电渠道多元化、本省新增电源较多,“十四五”初供需平衡。江苏体量大,核电装机占比低,预计“十四五”核电利用小时维持8000小时上下。
浙江用电量大、增速高,但增量电源少,“十四五”初,浙江将是东南沿海最缺电的省份,存量核电的利用小时将逼近江苏核电。
广东2019年接受外送电量近2000亿千瓦时/年,其中60%来自云南,外送电渠道较为单一。云南近期大规模上马高耗能产业、新增电源不足,“十四五”大概率减少外送广东的水电电量,将影响广东的用电可靠性。预计广东“十四五”核电小时在7500—8000区间。
从2013年到2017年,福建集中投产8台连续投产的核电机组,2015—2017年核电小时曾短暂地低于7000小时。预计2020年,福建煤电小时超4900小时,核电小时约7200小时,“十四五”将逼近7500小时。
东南沿海一直是核电的主战场,“十四五”存量核电的利用小时将一致提高,增量项目前景可期。
6.结语
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迄今十年矣,核电发展不尽如人意,没达到规划目标。未来十年,碳达峰目标的要求和“十四五”部分省份电力供应偏紧,可助核电一臂之力。
江湖夜雨十年灯之后,“十四五”可否迎来桃李春风一杯酒?
(作者系电力行业从业者,文章仅代表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