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求是网评论员: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

时间:2022-06-06 来源:求是网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5000多年灿烂文明的实证,拓展了我们对中国文明史的认知,对于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辉煌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近年来,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蕴含的创新创造基因被不断激活,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已经成为文博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共识。

提高展陈质量,生动呈现文物藏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发挥好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历史研究、社会教育、文化传播、公共服务功能,举办更多观众看得懂、看得进的优质展览,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扫描技术和模拟技术对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和计算机处理,再配合多媒体手段应用,使珍贵而神秘的文物更加生动立体、活灵活现,吸引观众沉浸其中,更好地感受中华文明的无穷魅力。

推进文旅融合,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载体。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6项,文明古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国。随着文旅融合持续深入发展,“文化遗产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热门选择。“十三五”期间,36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年接待游客3460万人次,各世界文化遗产地年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等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后,将形成新的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历史文化载体。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厚积淀,大力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挖掘精神内涵,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文物和文化遗产是解读中华文明的活密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就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在党和国家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的高度重视下,“文创热”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批文博类节目,让许多静静躺在博物馆中的国宝文物一夜之间活了起来、火了起来。

开展对外交流,讲好中华文明故事。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是中华文明故事的生动讲述者,在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通过对外宣传、交流研讨等方式,向国际社会讲清楚中国是什么样的文明和什么样的国家,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向世界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编辑:陈金霞)

浏览字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