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刻度有限,精神的力量无穷。对袁隆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他的崇高风范,使他的精神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发扬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同志,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得知这一消息后,人民群众纷纷自发悼念这位杰出科学家。习主席高度肯定袁隆平同志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强调指出,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回望袁隆平同志的一生,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便是他心中始终把党、把国家、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和民族奉献。23岁时的他,就立下誓言“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下田时的他,总是不怕脏、不怕累,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让大家吃饱又吃好”里有他的为民追求;“只有下田最快乐”里有他的为民记忆。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中国人的未来,也要牢牢攥在自己手心。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肩负历史重任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更须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品质,饱含对党、对祖国和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热爱外化于行,一心一意投身于本职岗位,为党的事业、国家的美好未来、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同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不只是说说,更一直实践于行动之中。他曾称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如今,水稻高产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杂交水稻也走出国门,在越南、印度、巴西、菲律宾等国家大面积种植。为了实现梦想,他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一生致力于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与推广,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守住信念才有成。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奋进新征程的广大官兵更须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品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矢志不渝地坚守,无论碰到怎样的“硬骨头”,都能勇挑重担、奋勇向前,稳扎稳打、逐一攻关,持之以恒、不懈追求,如此才能为人生写下最美的注脚,成就精彩的军旅人生。
袁隆平同志在科学研究上勇于创新,在做人做事上朴实无华。杂交水稻研究之路是漫长且艰辛的,从研发之初看到“鹤立鸡群”的稻株的欣喜,到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水稻”的曲折,再到一代又一代杂交水稻的研制成果,每一次小小的成功、重大的突破,都离不开依据事实、发现真理、不断创新。在科研道路上,袁隆平创新不断、永不满足,却朴实无华地生活、简单纯粹地做人。很多人都说,袁隆平同志是“最像农民”的科学家。他经常穿着几十块钱的衣服,走在试验田里,顶着烈日悉心照料田里的水稻,踩在泥泞中为在场的人耐心讲解。无论身处什么岗位,要干出实绩,都离不开勇于创新、朴实无华。新时代革命军人更须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品质,在备战打仗中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不僵化、不守旧;在作风上保持朴实无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全身心扑到主责主业上,尽心尽责为强军事业作贡献。
生命的刻度有限,精神的力量无穷。对袁隆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他的崇高风范,使他的精神在我们身上得到传承发扬。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要把袁隆平的高贵品质和精神风范融入自己的血脉,靠的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毅力,把精神力量转化为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在克服“本领恐慌”中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素质,从而以爱党报国、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在为共同事业的奋斗中创造出人生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