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今天是:

行业动态

— news —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我省两部门印发《规划》 持续优化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

发布时间:2022-02-16  浏览次数:160 次  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李欣泽)陕西省自然资源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日前联合印发《陕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结合陕西实际,持续优化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服务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规划》明确了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目标。围绕实现“深绿秦巴、浅绿高原、生态黄河、宜居家园、锦绣陕西”目标,全省2025年实现水土保持率达到70.51%,新增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4900公顷;2030年实现水土保持率达到72.17%,新增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3173公顷,完成省内所有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2035年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47%,森林蓄积量达到6.7亿立方米,水土保持率达到73.82%。

《规划》提出,全省构建“两屏三带多级廊道,六区六策十三项目”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其中,“两屏”指筑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屏障、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屏障;“三带”指提升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带、关中平原生态品质带、汉丹江水环境综合治理带;“多级廊道”指建设生态连通廊道,打造“四横三纵”架构;“六区”指划分陕北风沙草滩生态脆弱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黄河渭河沿线生态保护区、渭北矿山集中开采治理区、秦岭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区、巴山生物多样性及水源涵养区六个生态修复分区;“六策”指根据六个分区不同特点实施不同修复治理策略;“十三项目”指实施9个国家级、4类省级重点项目。

《规划》针对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修复策略。其中,在生态空间修复方面提出五条策略,即加强秦岭中央水塔功能,提升巴山水源涵养能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秦巴山区生态屏障;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筑牢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强化长城沿线防风固沙功能,推进砒砂岩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改善重点流域河湖湿地水生态,保障水安全。

网站首页|政策法规|电磁辐射|电离辐射|核安全文化|行业动态|会员之家|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邮箱:sxsfsxh@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301号  电话:029-854562212

Copyright © 2002-2025 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协会  陕ICP备18019836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