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今天是:

电离辐射

— ionizing —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电离辐射 -> 电离辐射科普知识

核电站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封堆处理?

发布时间:2020-04-22  浏览次数:66 次  来源:核辐社

封堆指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后,将整个反应堆用混凝土封闭起来形成石棺,以防止辐射的继续外泄。封堆代价极为高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进行封堆的费用达到了1000多亿美元,并且对于封堆人员本身的伤害也非常严重。即使封堆完成后,周边地区仍会受到放射性威胁。因为核电站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质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会严重影响环境和人类的生活。经历数千年乃至上万年,当所有的放射性物质衰变后,经过测量无明显影响的放射性时,再将其拆除。3·11日本本州岛海域地震发生后,福岛核电站多机组爆炸,相关专家考虑可能需要封堆。

封堆的具体操作方法是:由防核辐射的武装部队或专业人员,穿戴防护服装,携带大规模的机械设备,对已经无法“挽救的”核电站,在现场(核电站)堆砌大量水泥,对其进行永久性封闭,即将整个反应堆封闭在一个石棺内。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封堆过程中,即使专业操作人员穿戴了防护服装,也很难完全避免核辐射的侵害。具体的混凝土数量可参考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处理。

从核事故等级来看,一般发生6级及以上的核事故就会采取“封堆”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网站首页|政策法规|电磁辐射|电离辐射|核安全文化|行业动态|会员之家|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邮箱:sxsfsxh@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西影路301号  电话:029-854562212

Copyright © 2002-2025 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协会  陕ICP备18019836号  陕公网安备6101900200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