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陕西省核与辐射安全网

六五环境日特别报道 | 环保人的故事

时间:2020-06-10 来源:陕西日报

五月二十八日,白水县林皋慢城旅游区。

肖晓良  摄

编者按: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共享着同一片蓝天,拥有同一个地球,环境保护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担负起地球卫士的责任。本期与大家一起分享来自我们身边的环保人的故事,以期待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中来。

希望研究成果用于环保

岳明(左一)在秦岭采集标本。受访者提供

文 汪曼莉

 
再过几天,岳明就要进山了。“我们要开展一个项目,是关于秦岭中段北坡植物多样性监测的,这几天正在做准备工作。”岳明说。岳明是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今年53岁,是生态学方面的“老专家”了。“30年前,我就开始跟着我的导师在陕北黄土高坡上跑了。”岳明回忆,1989年他第一次踏足黄土高原,“非常震撼。当时虽然是盛夏,但山上寸草不生,跟火星似的,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我甚至见过羊爬到树上吃杜松叶子,因为地上已经没有草可以吃了。”见过类似的种种情景后,岳明脑海中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恢复黄土高原的生态系统。
 
想知道如何恢复,必须先了解这里的环境。黄土高原人类活动历史悠久,土壤孔隙度较大、质地疏松、透水性强,具有较高湿陷性,抗冲刷能力差,加之降雨比较集中,导致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我国根据黄土高原每个小流域自然条件、小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以水土流失治理为核心任务,开展植树造林、建设拦截泥沙的淤地坝,以达到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小流域水土资源的目的。
 
这期间,岳明跟着导师,在黄土高原展开调研。“我们需要弄清楚黄土高原的基本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了植被分区的理论,就是划分植被的边界,宜草种草、宜林种林,因地制宜发展林业、畜牧业等,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岳明说,这套理论逐渐被业界认可,并被政府部门采纳,用于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的恢复。后来,岳明将研究的对象转为黄土高原植被演变过程。“只有了解这里植被演变情况,才能更好指导植被恢复,就像化学实验中添加催化剂,加速植被恢复。”岳明告诉记者,多年来,他陆续发表关于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论文80多篇,引起了多方关注,很多林业部门的人都来找他交流。
 
近20年,岳明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上。2000年前后,岳明承担了一个佛坪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的项目,几乎跑遍了那里的沟沟岔岔。岳明在《陕西环境》上,发表了一篇文章《秦岭中低山地区生态重建的若干基础理论问题》。“就我的理解,黄土高原生态保护最重要的是水土保持,而秦岭生态保护,重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岳明说,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建议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借鉴意义,他也在很多场合作报告时,谈到秦岭生态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岳明参加了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制定,其中植被生态系统恢复方面,由他执笔完成。“每年我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要在秦岭山中考察做研究。就像这次进山,我们要完成很多项任务。我们做研究的,就是希望研究出来的报告和成果,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岳明说。
浏览字号选择: